沈阳:“十四五”城市蝶变 擘画人民城市新画卷
2025-11-11 16:38:4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薇责编:蒋硕

  “十四五”时期,沈阳这座老工业基地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奋楫前行,聚焦城市建管关键领域,通过城乡建设、房产管理、城市执法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城市功能、品质与魅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1月11日,在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郭正学、市房产局副局长黄殿忠、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鲁瑶,分别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沈阳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沈阳:“十四五”城市蝶变 擘画人民城市新画卷_fororder_国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史国魁

  城乡建设局:筑牢城市根基,绘就发展新篇

  过去五年,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发展韧性为核心,推动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深刻转变。

  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式实现双升级。沈阳正从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向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和沈阳都市圈引领者迈进。发展模式告别“大拆大建”,转向“提质增效”的存量更新,全力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

  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地铁4条新线开通,沈阳步入“空铁联运”时代;7条快速路建成、“二环南移”完成,有效疏解交通拥堵;102条重点街路焕新,百年老街重展风采。累计改造1823个老旧小区,惠及80.3万户居民,同步提升925条背街小巷,社区养老服务站、城市书房等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活力与魅力持续迸发。临空经济区、中德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一河三湾”等核心板块建设推动城市结构优化。中街、太原街商圈升级,西塔风情街、老北市等特色街区激活消费,沈阳获评全国夜经济“十佳城市”。沈阳方城、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让历史文脉焕发新生,工业遗存转型为红梅文创园等“生活秀带”。

  绿色转型与安全韧性同步增强。新增大量绿地与3198座口袋公园,浑河滨水空间成为城市客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显著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治理内涝,国家能源、供水、供热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了城市安全运行底座。

  房产局:稳市场保民生,筑就宜居港湾

  沈阳市房产局紧扣“稳增长”与“保民生”主线,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十四五”期间精准出台85条政策措施,通过系列创新购房活动积极引导市场预期。至202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企稳增长,商品住房均价重回万元时代,外地人购房占比提升。

  织密住房保障网,托起群众“安居梦”。持续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享受公租房保障家庭8.29万户,筹集保租房6.2万套,实现“租购同权”优化,甚至租房即可落户,切实解决了不同群体的住房困难。

  聚力民生工程,提升居住品质。高质量推进1823个老旧小区改造,并完成千余部老旧电梯更新。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发放房票便捷安置。严格落实住宅小区环境标准,通过专项行动大幅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城市管理执法局:“绣花功夫”精细管,城市面貌焕新颜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践行“绣花式”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环境洁净有序、安全韧性、智慧高效。

  体制机制与智慧赋能双轮驱动。构建了高位协调的“一委一办一平台”治理体系,依托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平台,高效处置超595万件城市问题,开发多个智能应用场景,“沈阳数字城管”小程序民情渠道。

  环境秩序与市容面貌持续向好。确立“五位一体”环卫作业模式,主要街路机械化清扫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超85%,垃圾分类成效位居全国特大城市前列。背街小巷“微更新”打造“家巷客厅”,病害井盖整治、路口渠化改造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公园城市与宜居环境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增绿添彩,构建“沈水之阳三千园”格局,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大幅提升。精心雕琢城市夜景,优化功能照明。推行“柔性执法”和“城管服务进小区”,实现全市5300余个小区全覆盖,解决大量居民身边问题,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文 沈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