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沈阳市民健康福祉持续升级,医疗保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了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域,健康服务便民惠民,多层次医疗保障网更密更牢,群众医药负担显著减轻,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群众“救命钱”更加安全。
11月18日,在“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薛伟兵、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威分别进行情况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杨薇
沈阳市卫健委:服务能力提升 健康服务便民惠民
薛伟兵介绍,“十四五”时期,沈阳卫健系统建成了构建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织密民生健康防护网;服务能力取得跨越式提升,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全域;改革创新形成引领性成果,健康服务便民惠民。
市政府出台《“健康沈阳2030”行动规划》,全面部署健康沈阳建设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沈阳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位列同期16个省会城市(含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7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7.4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2.05‰,居民健康主要指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位于东北三省前列。
沈河、大东等7个县区获评国家、省级健康县区,数量居全省首位。浑南区成功获批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递增至34.79%。
聚焦“一老一小”核心需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设了老年医学科,283家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建成266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建成“2+15”标准化妇幼保健示范门诊,在全省率先免费开展新生儿45种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筛查率达99.8%。将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儿童窝沟封闭列入政府民生实事。
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相继落户沈阳,3家医院入选全国“综合百强”,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效应凸显。组建22个城市医疗集团与5个县域医共体。
191家基层机构硬件设施显著改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建强73家乡镇卫生院和1450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97.8%。组建2585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63%。
沈阳市获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争取国家第二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支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超90%,基层机构中医馆实现100%全覆盖。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打造“国粹岐黄健康沈阳”特色品牌。
数智技术赋能公共卫生防控,建成东北领先的市级预防接种智能信息平台,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打造智慧“120”生命急救体系,建成数字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双调度系统自动切换模式,实现院前医疗急救费现场、家中移动端、服务窗口三种方式实时报销。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获批第一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全面推进编制、价格、薪酬、监管各项改革,医疗机构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逐年下降,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40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让群众“足不出户看医生”。在全省率先开发“盛情护理”服务平台,入驻机构197家、专业护士3410名,提供6大类49项全场景护理服务。“一次挂号管三天”“免陪照护试点服务”等便民举措,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沈阳市健康教育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集展示、体验、互动、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健康教育场所。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建设,形成全民参与的健康建设氛围。
沈阳市医疗保障局:深化改革 织密多层次医疗保障网
张威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沈阳市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成果丰硕的五年。
“十四五”期间,沈阳市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巩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截至“十四五”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6.6万人,比“十三五”增长6个百分点。
二是制度整合与统一取得关键进展。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参保缴费、医保待遇和医疗服务。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门诊统筹,“十四五”期间累计为362.23万名参保职工报销门诊费用54.76亿元。
三是多层次保障体系协同发展。大病保险制度作用显著,参保患者享受大病保险待遇累计264.08万人次,报销费用32.63亿元。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强化,“十四五”期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14.8万人次,支付救助资金6.73亿元。
聚焦群众“看病贵”问题,沈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一是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落地执行国家、省际联盟及省级组织集采药品1120种、医用耗材139类,有效降低药耗虚高价格。
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效能显现。在全国最早启动并深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十四五”期间,全市住院重症病例收治率提高2个百分点,次均费用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职工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6.81%,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4.25%。
三是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动态优化。“十四五”期间分批次规范优化了近1000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
沈阳市始终将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效能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智慧医保”建设跑出加速度。全面建成并广泛应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市定点医药机构“一站式”结算覆盖率达到100%。医保码激活人数达746万人,激活率99.16%,累计结算9019万人次。我市“医码通城”案例荣获“2024年度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一等奖。
二是异地就医结算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作为参保地,累计为参保人员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2482.33万人次,作为就医地,服务外来就医人员结算3306.03万人次,异地住院直接结算笔数同比增长9倍,直接结算率达到98.05%。
三是经办服务下沉延伸暖民心。积极构建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服务网络,将参保登记、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2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至基层办理。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设立医保服务站(点)2800个,全市50余家医疗机构和1100余家零售药店支持刷脸医保结算。国内首推救护车“一码急救”。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沈阳市始终将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并落实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飞行检查、专项治理、日常监管、智能监控、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格局。
二是打击欺诈骗保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整治行动,监督检查全市定点医药机构2.8万家次。累计处理违规定点医药机构1.77万家次,暂停结算和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102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8起,累计追回及拒付医保基金8.85亿元。
三是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探索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医保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