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李用成:为中国人造“钠电超级电池”
2020-08-19 15:55: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储能用钠离子电池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对国家的用电自由、用电安全都很有意义。”8月17日,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用成向来拜访的客人解释着自己正在“死磕”的科技领域。

  这样的话他不知对多少人说过多少遍,有人夸赞他有远见,更多人说他是“瞎操心”,但他就是坚定了一颗“死磕”到底的决心。正如集团迎宾石上刻的文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星空”璀璨,是他的梦想,为此他不畏惧岁月漫长,惟愿上下求索。

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李用成:为中国人造“钠电超级电池”

李用成讲述创业经历 摄影 张芸麒

  “只要不放弃,就有赢的机会”

  李用成出生于鞍山市台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为了摆脱穷苦的日子,他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沈阳工程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

  大学成了李用成人生的“分水岭”。他努力克服掉原本敏感内向的性格弱点,细致稳妥地完成好每项日常管理任务,在老师和学生中树立威信,先后承担过班长、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大学期间,他的口才、管理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还没走出校门,他便坚定了拒绝“铁饭碗”工作、走自主创业道路的想法,踌躇满志地期待着在社会上大展拳脚。

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李用成:为中国人造“钠电超级电池”

2014年,李用成(左)在母校沈阳工程学院设立“李用成奖学金基金” 供图 辽宁宏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现实给李用成泼了一盆冷水。在刚毕业的五年时间里,他在河南当过保洁,开过装修公司,做过豆浆机的区域总代理,还经营过豆浆店,品尝过月入万元的欣喜,更体验过经营过程中的辛酸和没钱周转的煎熬。复盘曾经历过的坎坷,李用成内心五味杂陈,但他觉得,正是这段“试水”经历让他明白,创业只有激情和想法是不够的,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

  “只要不放弃,就有赢的机会。人生没有捷径,经历的挫折都有帮助,熬过来,就能反败为胜!”李用成说,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走下去。

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李用成:为中国人造“钠电超级电池”

洁净车间里的钠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 摄影 张芸麒

  “好技术+好服务” 创业迎来转机

  创业未成的李用成在姐姐的引导下,回到家乡鞍山找了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成了一名电力工程师。

  由于此前的创业经历,李用成始终觉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因此他每接手一个项目,一定要到现场勘查地形,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然后再根据客户意见调整设计方案,让客户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理想的功能要求,以“管家式服务”负责到底。李用成替客户着想,久而久之深得客户信赖,不少客户就是冲着他来的。

  2011年底,积累了扎实技术功底和丰富资源的李用成重新踏上了创业之路,建立起辽宁宏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第一年就突破了1亿元营业额,此后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李用成的企业早已从业务单一的电力工程安装公司,发展成集电力EPC、新能源发电投资、军工综合能源利用服务、配电网投资运营及电力储能系统研发等于一体的电力服务产业集团,在全国拥有13家分公司和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企业近千家。而实现这些,李用成只用了不到9年。

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李用成:为中国人造“钠电超级电池”

李用成手中拿的便是钠离子电池原材料 摄影 张芸麒

 守望“星空” 做脚踏实地的逐梦人

  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李用成越发意识到,如果能建造一个“超级电池”,便可以在用电量低时储存电能,在高峰时间满足用户需要,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要实现这个目标,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产加工过程更加环保安全的钠离子电池成为首选。但在6年前,全球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尚是个新课题。那时,李用成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研发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从电力服务企业跨度到科技型企业,还要耗时费力搞研发,而一旦研发失败有可能血本无归。6年来,不断有人劝李用成放弃,但他铁了心要干成这件事,“做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这事干成了就能造福于民。哪怕我下半辈子都‘死磕’到底,也要造好我们中国人的钠离子电池!”

  不去想这个目标有多难,李用成更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他与窦士学、江雷等7位院士,9位博士生导师,50位博士组成强大的科研团队,陆续投入近1亿元研发费用,搭建无尘洁净车间,组建实验室……2018年1月,李用成的辽宁星空钠电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8月,世界首条钠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在星空钠电建成。

  截至目前,李用成的星空钠电已掌握钠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全产业链的生产技术,第四代产品也已完成研发。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一定可以实现商用。(文 黄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