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数字三农”加速乡村“智变”
来源:辽宁日报  |  2021-09-22 10:08:26

  原标题:向稻米生产智慧化、加工自动化、销售网络化迈进——“数字三农”加速乡村“智变”

  “看目前长势,亩产千斤没问题,丰收指定是没跑儿了!”电话里,都能感受到“全国十佳农民”洪蕴来的兴奋劲儿。

  中秋时节,美丽的辽河畔一片金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远处,“心急”的收割机提前忙碌起来,赶在国庆节前出新米、卖好价。

  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房身村,是洪蕴来的“大本营”。远远望去,一座高30多米的“大楼”拔地而起,深灰色的金属外立面透着现代感。

  “这是自动化稻米加工机,一小时能磨30吨,还能电脑分析加工精度!”洪蕴来说,“和原先老机器相比,不但生产效率提高3倍,出米率也提升了。”

  近年来,沈阳市叠加多重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去年粮食总产量已突破80亿斤。作为沈阳市优质水稻种植区,沈北新区近3年来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达13.4亿元,用于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洪蕴来的种植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他种植水稻5000亩,收购面积则超过10万亩,带动种植户2600余户,合作村民每亩租地、人工等收入近2000元。

  洪蕴来的“七星大米”品牌也越来越响,日销超过百吨。“全部施用农家肥,产量不是最高,但品质没的说,一斤平均卖3.5元到5元,品质最好的能卖到15元!”洪蕴来说。

  虽然大米销量以每年三四千吨的速度递增,但要继续发展,洪蕴来急需打通加工产能不足和劳动力老化的瓶颈,实现稻米生产智慧化、加工自动化、销售网络化,实现全产业链升级。

  “有地却种不过来,有米却磨不出来。不改不行!我一咬牙,不但新上了加工机,还引入了无人驾驶播种收割系统。”洪蕴来指着手机让大家看,“人干活能偷懒、有误差,这家伙可不含糊。插秧一亩有两万穴,一穴也不带差的!”

  “绝不能让你单打独斗!”在场的兴隆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山海接过话茬儿,“秋收后,政府拿钱帮你改造土地,上水改在地下,传感器也在地下,节约3%的土地,还省水。”

  农业发展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今年,沈阳市出台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策“真金白银”支持稻田综合种养、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农村电商等。

  “智慧农场、数字农业、网络经济,这就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政策的出台让洪蕴来开了窍儿,“咱不能再按老方法种田,也得向科技要效益,向全产业链要收成!让更多农户和消费者得实惠。这不,电商直播和乡村游也都起步了。”

  直播卖米刚一个月,销量就超过1万斤;稻田钓螃蟹的视频发到网上,点击量也迅速超过百万。网络流量提升,游客慕名而来,不但给洪蕴来的大米和稻田蟹开辟了一条新销路,村民自家园子里的菜也成了抢手货,农民、市民收获满满。

  “新时代的好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升级、农民富裕、乡村美丽,未来,我们的收获会更大、更多!”站在田埂上,洪蕴来憧憬着。(辽宁日报记者 陶阳)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