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科技味更浓 城市精气神更足——大连市以“两先区”建设为统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恒力炼化30万吨原油码头 孙鹏伟 摄
大连湾海底隧道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 记者 吕丽 摄
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在进行人工光合成实验 大连化物所供图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认真为办事群众服务
核心提示
九月的大连,硕果累累,活力迸射。
活力来自于创新,全市加快创新体系布局,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产业发展壮大,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活力来自于城市更新行动,下足绣花功夫,重塑城市形象,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文明的行为,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活力来自于作风之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进一步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让广大党员干部释放出更多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就展现出一幅幅全新的振兴图景,以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两先区”建设为统领,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创新有活力 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秋高气爽,大连高新区七贤岭火炬路,大连优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5G光电子器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大连优迅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积累,成功研制出可与国外产品媲美的“中国光器件”,成为国内高端光器件的供应商。新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大连优迅在光器件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助力5G网络、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端光器件国产化战略的实施。
和大连优迅一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竞相成长,成为大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面对“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当好辽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率先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时代主题,大连以创新为笔,努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集聚发展新动能。
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增效,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大连“老字号”加快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冰山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瓦轴集团入围“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石化产业是大连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做强做大的优势产业。大连发挥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支撑深度开发“原字号”,大连石化公司、恒力石化等一大批石化企业正在持续增强产业丰厚度,向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9月22日,在大连长兴岛恒力产业园内,恒力45万吨/年可降解新材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主要建设15万吨/年PBS类生物降解塑料与30万吨/年PBAT生物降解塑料两大项目,计划2022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基地,从而再次将石化产业链条延伸拉长,可有效填补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
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大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引领培育壮大“新字号”,实施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目前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741家,高新技术企业2475家。不断涌现出的“新字号”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赛道上大显身手。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大连路径清晰,但存在短板弱项: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难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可贵的是,大连敢于直面问题,铆足劲头,全力突破。
实施重大科研任务“揭榜挂帅”,首批发布58项科技攻关项目榜单。目前已有47个项目获得立项,揭榜挂帅“卡脖子”项目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补助。
让企业当“盟主”,集聚创新资源,打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今年构建具有实质性合作的产学研联盟200余家,其中42家获省科技厅首批备案。
院地携手创新,大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布大连科技赋能“老、原、新”三篇文章项目及科技创新资源;大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最终将搭建拥有数万项科技成果的全国性高质量服务平台。
出台《“一校(院、所)一专班”“一院士一专班”科技服务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在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加速科技成果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
今年1月至8月,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5%。
城市更亮丽 市民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在北京做生意的周刚最近回到家乡,发现了不少变化:市容环境更清洁了、泊车也方便了,就连建筑工地的四周都换成了养眼的仿真绿植围挡……
让周刚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变化,是大连市近来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重拳整治后的成果,正在全民共享:新增8500多个临时泊位;新设2000个“便民信息粘贴栏”;发放20万张“文明礼让”车贴,打造文明交通环境;专项整治“一日游”,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拆除各类户外广告1133块,集中整治占道设施……“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形象,提升了市民的荣誉感。
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市委、市政府贯穿于城市治理、建设的“责任清单”。
今年以来,大连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加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连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出15项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承诺,部署开展22项稳就业重点活动。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1万人,新增就业人数居全省第一,新增就业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中秋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家住中山区港湾隽景小区的张岩将女儿送到家门口新开的普惠性幼儿园后开心地说:“今年新开的各类幼儿园数量真不少,全家人优中选优,找到了最满意的。”
截至8月底,今年大连市确定的15项重点民生工程中,已有4项提前完成全年任务,8项超额或提前完成节点任务。
“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项目”于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公共场所布设1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于8月份提前完成;瓦房店市红沿河镇红沿河村、土城乡李小村、谢屯镇谢屯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新增公办幼儿园15所项目”,目前已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0所,增加学位3030个……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大连市明确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要与拆违治乱、保护生态风貌有机结合,与水电气热等专项改造高效衔接,同步推进实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同时因地制宜、一院一策确定改造内容,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不足,确保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今年,大连市更加注重补齐重大基础设施短板,一批基础性、长期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的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或已完成或正在加紧推进中。
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现场,几个作业场地正在紧张施工。这条全长约5.1公里的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成为纵贯大连南北的快速通道,不仅方便市民出行,而且将大幅优化城市功能,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发展。
营商更便利 办事的效率越来越高
大连市一家医疗美容公司急需开具13份证明材料,办起来相当烦琐。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接到诉求后,指定专人全程帮办,简化程序、快审快批,最终在规定时限内备齐所有材料。公司负责人张春霞感慨地说:“现在在大连办事,效率比以往提高很多!”
大连市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引领,对标国内、国际最高标准,用心用情当好服务企业群众的“店小二”,擦亮“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城市名片,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全市先后组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公共资源交易专项整治等多个重点事项改革专班,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
直面营商环境问题、短板、差距,大连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围绕政策公开、权力公开、诚信建设、政务服务、诉求办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向全社会做出八项承诺,对企业、群众反映存在的不守承诺问题零容忍,全力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针对办事找人、办事不方便顽疾,大连市通过公开“晒权”,推动市直35个部门公布了3046项行政职权,12个地区的250个部门公布了19875项行政职权。确定首问(办)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政务服务制度,建立规范“用权”机制。整合全市94条投诉热线并入12345平台,畅通“维权”渠道,企业群众诉求得到及时解决。
围绕“政策不明确,无法落实落地”“部门职责履职争议”等难以解决的审批类政务服务事项,大连市创新建立“找我办”事项联席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受理、综合研判、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机制,让难办事项好办、快办。目前,受理疑难事项65件,办结62件,受到申请企业高度好评。
大连市还结合营商环境指标整改提升,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提升百姓办事便利性、舒适度。线上,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和“辽事通”APP服务,依托相关金融机构网点建立“15分钟政务服务圈”,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掌上办”“就近办”;线下,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和大厅改造,为企业群众提供免费的停车、复印、打印、代办、查询等服务。
干部作风状况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过硬的干部作风是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推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有力保障。
对此,大连市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让基层干部从各种文件、会议、材料、表格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谋发展、解民忧上,同时树立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
由此,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出现一种新现象:“坐在办公室里的少了,下到基层一线的多了”“节假日休息的少了,加班加点的多了”“讲困难的少了,想办法的多了”……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肯干了。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红利,迎来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今年1月至8月,大连市共开复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244个,同比增长19.5%;总投资9114.9亿元,同比增长12.9%。(辽宁日报记者 杨丽娟 杨少明 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