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又动口 沈阳北市摔跤被戏称为“武相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12-16 20:02:11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其中沈阳北市摔跤入选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北市摔跤什么样?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1

沈阳北市摔跤情景再现 供图 关贵林

  关贵林是沈阳北市摔跤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从事摔跤60年。虽然今年已经80岁了,但当关贵林穿上摔跤的“褡裢”,走上摔跤垫子,就会精神得像个年轻小伙。

  “褡裢”是北市摔跤服上衣的叫法。此外,北市摔跤服还包括跤带、跤裤和跤靴。摔跤时,摔跤人的行头可不能少。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2

北市摔跤的行头 供图 关贵林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3

北市摔跤的跤靴 供图 关贵林

  对于许多老沈阳人来说,北市场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市井气息。走到市井中表演的摔跤,被俗称为“撂地儿”。北市摔跤的规则特别简单,只要一方用合理的方式在摔跤台上把另一方摔倒即为胜者。

  摔跤人平时付出的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需要练习手腕、手臂、肩部、腰部、胯部、膝部和腿部的力量,并要善于整合这些力量,把对手轻而易举地摔倒。这需要利用器械进行高强度训练,主要的锻炼器械有大棒子、霸王和皮条。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4

大棒子 供图 关贵林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5

霸王砖 供图 关贵林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6

在北市摔跤中,一方将另一方摔倒 供图 关贵林

  北市摔跤并不是单纯的摔摔打打,还包含了说口在内。撂跤人在摔跤前走跤步时念念有词,介绍场上的招式,裁判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节现场气氛。因此北市摔跤也被戏称为“武相声”,是具有一定娱乐气氛的体育运动,表演和实战兼而有之。

  北市摔跤属于武术摔跤,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清朝皇家大内善扑营。清朝灭亡后,这些摔跤高手流落民间,成立跤场,进行教学和比赛。当时老北市的场景,就像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沈阳北市场声名远扬,不少外地跤手慕名而来“踢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挑战。

老北市非遗摔跤 摔出半个世纪的沈阳历史_fororder_7

老北市场景再现 供图 关贵林

  今年,在保护单位沈阳市北市摔跤协会主席吴学刚的促进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北市摔跤得到积极推广。北市摔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沈阳故宫、北市场庙会都进行了展演,还走进盛京大剧院,成为歌舞剧《沈阳印记》里的一个场景,老北市当年的情景得以重现。(文 陈沫)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