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4-28 18:54:07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近年来,民间博物馆异军突起,其馆藏物品更是不断助力探究历史的纵深。近日,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馆藏的50多个打制为主、磨制为辅的鞍山岫岩河磨玉“鞋楦子”及石制“鞋楦子”引起专家关注,这些藏品疑似为鞍山海城小孤山古人类的最早制鞋用具。专家表示,此次公开的“鞋楦子”可能改写已知的小孤山及辽宁省乃至原始人类的生活历史。

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_fororder_成型的“鞋楦子”。摄影 董楠楠

成型的“鞋楦子” 摄影 董楠楠

  天津市武清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是民间收藏界“奇才”周树春用26年时间打造的。在收藏的上万件玉制工具及礼器中,很多“珍品”时间跨度久远,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近期,馆藏的50多个打制、磨制的岫岩河磨玉“鞋楦子”及石制“鞋楦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_fororder_近看很清晰的“鞋楦子”。摄影 董楠楠

“鞋楦子”的清晰模样 摄影 董楠楠

  北京大学原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矿床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和玉石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王时麒教授表示,周树春“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玉制物品,收藏量如此之多,玉石质量如此之好,是很难得的民间收藏珍品。王时麒教授在看到这些“鞋楦子”时判断,这些“鞋楦子”80%是由辽宁鞍山岫岩玉矿带的玉料制成的。

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_fororder_王时麒在讲解“鞋楦子”的产地。摄影 董楠楠

王时麒(中)判断“鞋楦子”的产地 摄影 董楠楠

  周树春介绍,这50多个“鞋楦子”中,最大的一块河磨玉“鞋楦子”重20.6斤、长32厘米、宽14厘米、高16厘米;最小的长11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

  日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考古负责人、古人类学家傅仁义教授对这些“鞋楦子”的年代给出了答案。

  在“农耕文化博物馆”玉器工具、礼器展览室内,傅仁义教授看到这么多河磨玉和石制的“鞋楦子”,表示这个太罕见了,小孤山仙人洞出土万余件石制工具及生活物品,还没有发现类似于“鞋楦子”的物品。如果说是一个两个,“孤证不立”可能是偶然的,居然有这么多出现,这是小孤山考古一个新的课题,小孤山的古人类最后到底去了哪里,这些“鞋楦子”也许能提供很高的价值。  

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_fororder_傅仁义对“鞋楦子”非常关注。摄影 董楠楠

傅仁义(左)对“鞋楦子”非常关注 摄影 董楠楠

  傅仁义介绍,小孤山遗址位于辽宁省海城市东南部的孤山镇青云山脚下,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38种哺乳动物化石、上万件石制品,是我国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中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其第二、三层的年代约为3万至2万年前。小孤山出土的两件玉制品材料均来自出产透闪石玉山料的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村。从细玉沟流出的出产河磨玉的小溪,汇入小孤山遗址青云山脚下的河中,所以小孤山遗址的古代居民可以从河中捞取河磨玉,在西边不远的山上也可以采到透闪石玉。从这些出产于岫岩玉矿带的“鞋楦子”可以得知,小孤山遗址的居民既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玉料,又具备了制作工具的能力,他们将玉料加工成工具或生活用品也就不以为奇了。

民间博物馆现疑似原始岫岩河磨玉制“鞋楦子”_fororder_众多的“鞋楦子”很亮眼。摄影 董楠楠

众多“鞋楦子”很抢眼 摄影 董楠楠

  傅仁义表示,从这些“鞋楦子”可以推断,距今两三万年前的小孤山居民懂得了“远古鞋子”的制作,发现穿上鞋子比赤脚行走要方便、耐磨。这样,“远古的小孤山人”(也可以称作“远古的鞍山人”)迁徙得可能就会更散、更远。因此,这些“鞋楦子”也许将来会为论证“远古的小孤山人”最后去了哪里提供一些佐证。(文 张士龙 王兰)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