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来源:沈阳日报  |  2022-06-21 14:27:55

  践行“两邻”理念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实践,是推动作风转变的现实要求。自2021年12月沈阳市“两邻”委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两邻”理念的核心要义,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及辽宁省委、沈阳市委要求,全面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大工程”,着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群众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

  顶层设计持续优化 搭建“两邻”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围绕打造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的总目标,在《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供给,为“两邻”基层治理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撑。着眼于抓根本、把方向,制定了以《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主方案,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沈阳市街道党工委工作规则》为配套的“1+2”制度体系,并对《实施方案》《行动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分别确定了89项和77项工作任务,明确了51家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的工作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起草完成《沈阳市社区建设促进条例》,6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10月底前出台,此条例将填补沈阳市城乡社区层面立法工作空白,切实为社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同时,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制定小区治理工作导则、“12345+N+1”工作运行体系(1是党建一条主线,2是践行“两邻”理念,3是建强三支队伍,4是深化“四零”建设,5是做实“五大民生品牌”,N是打造多元场景,1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及“同网共治”工作机制等8个实施细则和小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小区治理的工作架构、运行体系、重点任务、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等,既便于对照操作、逐项落实,又可以结合实际、探索创新。

  将疫情防控中的点长制、专班制工作模式,转化为“三长五员”实名制专班管理模式,即:小区点长、应急点长、荣誉点长和物业管理员、卡口值守员、医疗防疫巡查员、社区警务巡查员、街道专管员,全市6588个小区全面实现一个小区、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目前,全市已有6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点长,1.1万余名市、区下沉干部担任应急点长,会同每个小区里的老党员、老劳模等荣誉点长及专班其他成员倾情服务群众,真正把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专班组建以来,市、区两级组织、民政等部门,累计开展视频培训23次、3.5万余人次,并从组织、政法、房产等部门抽调110人,组成55个督导组,进行了实地督促指导。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千山小区精心打造了“睦邻E家——党群服务站”,依托“三长五员”工作专班,构建居民党支部、楼栋长、单元长、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整合党建、综治等“一张网”推进同网共治,设立“四零”户外工作室,推进10项“全市通办”事项进小区,提供跑腿代办、纠纷调处、绿植养护、水电维修、技能培训等便民服务,实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

  树立强基导向 打通“两邻”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本着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原则,强化小区在“两邻”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按照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区、以城区保城市的工作思路,全面强化和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做到每个小区有人管、管到位、管得有条有理。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小区治理难问题,全面推进散体楼标准化围合、无物业小区引进物业工作。从4月底开始,市区两级上下联动、昼夜兼程、持续奋战,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679个散体楼围合园区的封闭,落实1471个无物业小区的管理主体,6588个小区全部实现“有人管”,有力提升了沈阳市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很多围合小区如今成了花园小区、智慧小区,房价每平方米上涨了近千元,居民连连点赞。

  配齐配强基层治理工作力量,6月底前,新招录4000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到位后全市社区工作者总数将达到15300余人,从而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提前达到并超过民政部关于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工作要求。向全市955个社区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副书记(挂职),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党支部、党员干部“三级包保”实名制工作体系。充分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推出10条硬招实招,6月15日前,全市社区工作者按照人均500元/月的标准全部上调了薪酬。同时,为每个社区预核2—3个事业编,进一步打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这次社区工作者招录时,4000个岗位报考人数近10万人,彰显了强烈的职业吸引力,为“两邻”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生力量。

  着眼于推动小区治理“有阵地”,按照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方式,在每个小区建设集“党建+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治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并实现有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有民生品牌下沉力量和工作机制、有必要的防疫物资等“十有”标准,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点。

  全面推动“六大工程”建设 “两邻”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深入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大工程”,舒心怡人、生态智慧、文明和谐、开放包容、蓬勃向上的社区形象逐步显现。

  党建引领更加有力 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小区、进楼院。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项事务的政治引领,由社区党组织主持社区发展规划制定、重大事务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推动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100%覆盖,全面推开红色物业,依托“三长五员”工作专班党支部引领全市物业企业有效融入小区治理,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汇置尚郡小区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实行物业公司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小区网格员+物业网格员”联合工作机制,将物业管理融入民生服务、平安建设、应急处置等工作,形成以网格党支部为核心、物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小区网格治理机制,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便民服务更加直接 推进水、电、气、暖、应急、执法、信访等专业化力量下沉网格,零距离服务群众。通过“直播带岗”、组建“就业帮帮团”,以网格为载体开展入户走访,根据需求提供岗位。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帮扶3600余名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铁西区工人新村街道工人新村三期小区积极收集就业岗位及居民就业需求,以线下就业信息公示和线上“直播带岗”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舒心就业。探索建立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为2.8万余名行动不便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并组织中医药“大篷车”进社区、“知名专家到身边”等活动,提高居民在“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

  数字赋能更加有效 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扎实推进,将社区居民信息逐层装入网格、楼宇、单元、户,绘制完成覆盖2482个城乡社区、60余万栋楼宇、430余万户的“电子装户图”。深入推进“全市通办”,全市955个城市社区工作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市民诉求服务“接诉即办”平台在沈河区试点运行。开设沈阳市“教育慧邻”云课堂,免费提供生活技能、书法绘画、形体健身等10余门课程,4月份上线至今,累计点击人数4.8万人次。

  “五社”联动更加有力 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在全市开展“守护夕阳、温情探访”专项行动,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对困难、留守、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定期进行探访,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爱。沈阳市总工会动员全市劳动模范、工人志愿者和工会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组建劳模志愿者团队100余支,参与疫情防控2万余人次,并开设“云端暖邻”午课堂,为居民提供职工文化、体育、健康、心理等线上服务。

  自治体系更加完善 建立居民公约“红黑榜”制度,建设“居民评理说事点”2600余个,培育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组织3000余个,召开协商会议1.4万余场次,休闲亭设置、社区食堂建设、车位规划、下水疏通维修等4800余个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社区协商形式得到妥善解决。和平区南湖街道安检法小区按照“您有所需、我有所应”原则,针对小区老年人较多的实际,依托社区大食堂为小区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安装烟感预警、智能燃气表、温馨电子外出提示器、120电话一键通等智能设备,提供应急救援服务,小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社区文化更加浓厚 注重以优秀文化涵养人、感召人、教育人,将“两邻”基层治理与英雄城市塑造、劳模精神传承有机结合,融洽邻里亲情、弘扬时代新风。疫情防控期间,封控区、管控区居民书写的一封封“沈阳家书”,传递了邻里间隔空鼓劲、互相支持的守望之情,体现了沈阳人保护自己、保卫城市的坚定决心。

  基层社会更加稳定 大力推进“四零”建设,全市信访系统建立初访化解、领导包案、公示接访、上门走访、多级调处、纪委联动等闭环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信访矛盾及时就地解决,目前“零上访”社区(村)建成率达83%。应急管理系统健全完善事故防控、风险隐患处置、管理对象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隐患电子清单,做到风险清底、隐患清零,目前“零事故”社区(村)建成率达94%。公安系统加强盗抢骗、黄赌毒、电诈案件的合作执法和专项整治,形成了“大案有人管、小案有人查、事事有人问”的局面,年初以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三年均值分别下降42.6%和18.3%,“零案件”社区(村)建设率达75%。民政、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严格落实区域协查、网格排查、自主报备等管理措施,以及小区闭环管理、信息登记、日常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有效提升社区(村)疫情防控实战能力,“零疫情”社区(村)建设率达100%。

  同时,着眼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沈阳市在城市指引路牌、蓝牌地址、楼栋总平面图等各类标识牌上,充分体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到今年底前,推动街路牌、楼门牌设置科学有序、规范标准,居民区内部地名标识指示清晰、指引准确,为居民提供标准、规范、便捷的地名导向服务。(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梁馨月/文)

编辑:王巍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