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域新赛道 沈阳航天新光走上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5-30 16:03:01

  现场的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年轻的技能人员活力迸发;博士领衔的高精尖专业化团队,在“专精特新”的高新技术研发中不断突破;人才队伍培育成效显著,企业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员工廉彬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人荣获省市五一劳动奖,劳动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金牌班组成为人才集聚、技能创新发源地,呈现竞放态势……

  已经走过七十二载的航天新光,近年来,在党委带领下,整合优势资源,赓续奋进血脉,锚定向科研生产一体化转型的战略方向,迭代形成“一强两新一支撑”核心主业,走上一条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截图20230530135757

整洁的内部环境 供图 航天新光

  涅槃重生,企业焕发新活力

  “2023年是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转型的攻坚之年,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在年初的工作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剑信心满满。与之相适应的,是“一强两新一支撑”核心主业取得突破性应用,市场拓展频传佳音,整体向好态势明显。

  在全面融入集团和三院发展战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中,航天新光深挖资源优势和基因禀赋,在聚焦主责主业、擘画战略蓝图、明晰发展定位、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核心关键、改善能力条件、增强骨气斗志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航天新光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修理厂。“边基建、边生产” 、从航空转战航天、从研仿到自主设计研发,航天新光创造了中国航空航天史上十数个“第一”,成为了航天传统精神发源地之一。戈壁沙漠、浩渺宇宙,都留下了新光印记。

  把握时代脉搏,谋划转型升级。航天新光在持续服务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基础上,抢抓东北新一轮振兴的战略机遇,从战略上谋篇布局,从规划上顶层设计,从产业上系统培育,迭代优化形成了“一二三四五”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一强两新一支撑”核心产业格局,明确了由传统加工制造向科研生产一体化转型、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一流航天企业的奋斗目标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使老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新动能

  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由航天新光研发生产的智能仿生鲸鲨与美人鱼共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声声赞叹。

       在某试验场地,智能调压产品配套型号动力装置,其功能正在按计划发挥。

       在天宫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尚未归来,神舟十六号又已出发,航天新光承制生产的连接分离机构,刚柔并济,完美护航。

  航天新光在72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面向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以“谋转型、促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创新实践推动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按照“创新四大技术,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规划,航天新光从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健全等多方面、多途径,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实现由 “型号牵引” 向 “自主发展”转变。智能调压产品向小型集成化、系列专业化和数字智能化发展,系统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某姿控动力系统成功热试车,产品技术状态和可靠性通过试验检验,深耕和拓展商业航天市场,辽宁省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专业技术中心获得专项立项,沈阳市企业技术中心、沈阳市姿控动力系统产业技术研究室获得批复创建。瞄准文旅观赏等领域应用需求,与海昌中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仿生江豚、仿生鲸鲨持续惊艳世界,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复合材料包装箱实现技术升级,成功中标某重点项目。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今朝的新光,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聚焦 “一强两新一支撑”核心主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向科研生产一体化转型中,开辟了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文 李兆东)

编辑:黄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