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沈阳气温连连攀高,这对户外作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难熬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职业群体仍需在高温环境下坚守岗位。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职业健康所工程师吴晓伶认为,长时间的高温作业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了解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对这些户外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高温作业的界定与职业现状
根据国家规定,当工作地点平均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25℃时,即认定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建筑工人在露天工地进行高空搭建、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外卖员穿梭于大街小巷,在烈日下奔波送餐;快递员在没有空调的快递站点装卸、派送包裹,这些工作环境往往温度高、湿度大,且缺乏有效的防暑降温设施,使得从业者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之中。
高温作业的健康风险
中暑是高温作业最常见的危害。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恶心、多汗、体温升高等;重度中暑可能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热射病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例如,建筑工人在高温下连续作业数小时,身体散热困难,极易引发中暑。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大量出汗散热,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快速流失。若不及时补充,会出现口渴、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影响身体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还容易导致晒伤、起痱子、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外卖员和快递员由于长时间在户外,皮肤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和汗水浸渍,皮肤问题更为高发。
长期高温作业还可能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从业者的长期健康造成损害。
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方面,吴晓伶建议长时间户外工作者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在11:00-15:00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作业。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随身携带充足的饮用水,每15-20分钟少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吴晓伶建议大家外出工作时尽量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建筑工人应佩戴遮阳帽,外卖员、快递员可使用防晒袖套、遮阳面罩等,减少紫外线伤害。
户外工作者在工作前可涂抹防晒霜,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需注意药物禁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吴晓伶也希望得到企业与社会的支持:“如提供降温设施,建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休息区,配备空调、电扇、饮水机等设施;外卖、快递企业可为站点配备冰箱,提供冰镇饮品,为员工配备防暑降温物资。”
企业最好能定期组织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高温作业防护培训,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作业。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外卖、快递配送路线,减少员工在高温下的暴露时间。
各地政府应严格落实高温津贴政策,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加强对高温作业场所的监管,确保企业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文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