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沈阳民政以“振兴新突破”为号角,将为民初心化作切实行动,从养老服务体系构筑的温暖保障,到殡葬改革传递的人文关怀;从婚俗新风点亮的幸福时刻,到社会救助托举的民生底线……每一处民生细节都镌刻着民政人的担当。
沈阳市民政局、沈阳市福利彩票中心联合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推出“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系列报道,全景展现沈阳民政系统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与阶段性成果。本期,我们介绍沈阳民政殡葬管理领域创新决胜成果。
“殡葬服务进社区,移风易俗惠万家”活动启动仪式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殡葬服务连接着生命的终点与亲情的延续,是民生保障中最具温度的一环。2025年上半年,沈阳市在殡葬管理领域围绕设施升级、智慧赋能、问题治理、惠民便民等核心任务精准发力,用一系列扎实举措让“逝有所安、故有所尊、思有所依”的民生承诺落地生根,让殡葬服务更有温度;下半年,更将持续深化改革,以更优服务守护每一份生命尊严。
规范服务:筑就民生保障温馨港湾
上半年,沈阳市加速推进殡仪馆新(改扩)建工程,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治丧环境。建立“基本殡葬服务、选择性殡葬服务、殡葬用品”“三个清单”,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收费行为。
从监管手段升级到公益属性强化,每一处制度的完善都承载着“让群众安心”的民生初心。
龙生墓园第四届节地生态草坪葬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智慧赋能:打造“指尖上的殡葬服务”
上半年,沈阳市智慧殡葬服务管理平台的全面落地,让殡葬服务迈入“全程自助办”“零要件减免”的智能时代。全部服务事项、全部服务价格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平台之外无事项”“平台之外无收费”。启用“沈阳殡仪96144”微信小程序,推行殡葬服务项目“点单式”选择、“全流程”数据公示。
为让平台真正贴合群众需求,工作人员先后走访回龙岗、浑南、于洪等殡仪馆,详细了解办理流程,收集梳理各个殡仪馆遗体冷藏、收费退费、骨灰寄存等业务差异。组建32人专项开发团队驻场攻坚,如期完成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沈阳市智慧殡葬平台已在全市9家殡仪馆运行使用,从遗体接运到海葬办理,全流程依托平台完成,杜绝“体外循环”。
惠民便民:让服务走进群众“心坎里”
上半年,沈阳市持续深化“殡葬服务进社区”活动。清明期间,第三届清明共祭仪式、第四届“人文共祭 情满沈城”活动创新引入AI沉浸式集体共祭,线上线下吸引10万余人次参与,用科技赋能传统祭扫,既传承了缅怀之情,又倡导了文明新风。
在绿色殡葬推广上,海葬服务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沈阳市已组织21期骨灰撒海活动,5790位市民参与,撒海骨灰2669具。
专项治理:规范行业生态“守底线”
行业规范是服务质量的保障。上半年,沈阳市聚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联合发展改革等部门印发《殡葬服务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建立“一区一清单”“一墓一册”“一馆一册”台账,实现问题排查全覆盖。
制定公墓联合督导检查计划,由局主要领导带队,会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全覆盖联合督导检查,针对存在的违规用林用地、土地手续不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家自然资源等部门最新要求,研究问题解决路径。
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海葬政策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持续深化 让民生承诺“落地有声”
展望下半年,沈阳市在殡葬管理领域将建立“职能部门清单”“区、县(市)清单”,建立项目推进工具箱、措施储备库,力争解决因历史遗留等原因造成的非法占地问题。
沈阳市民政局将加强督导调度,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地区召开殡葬专项整治重点、难点问题推进会议,对全市殡仪馆开展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殡仪馆收费、公墓违规占地等情况,确保“督查要害部位、整改落到实处”。同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查“天价”墓、“天价”用品、“天价”服务等,加大行业乱象遏制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推进加强殡葬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完善殡葬服务收费、加强殡葬商品服务明码标价、殡葬领域价格网络集中公示等专项政策文件落实。在便民治丧服务领域,持续做好海葬宣传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大众深入普及绿色殡葬理念。
海葬活动现场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沈阳殡葬管理的每一步跨越,都以“尊重生命、慰藉亲情”为核心。下半年,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这座城市将继续用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服务优化,为群众编织一张更有温度、更具尊严的殡葬服务保障网,让每一份告别都从容,每一份思念都有寄托。(文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