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抚顺西露天矿矿坑 摄影 吕文卫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吕文卫):曾经是寸草不生的矸石山,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100余万株树木筑成坚固的绿色屏障。抚顺西露天矿实现由采转治,绿色蝶变带动了整个城市的转型发展。
7月10日,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绿水青山看辽宁”媒体采访团走进抚顺市西露天矿,了解了抚顺煤矿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抚顺西露天矿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登上观景台俯视矿坑,只见坑内雾气弥漫,深不见底。但部分区域已经告别裸露的砂石,“披”上了浓绿的新装。
部分区域“披”上了绿装 摄影 吕文卫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着上百年的高强度煤炭开采,严重威胁到采煤影响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抚顺的转型振兴。西露天矿开采于1901年,1914年转为露天开采,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煤矿,2019年完成使命,进行了退煤闭坑,由采转治。
近年来,抚顺市主动作为,努力以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带动城市转型发展。抚顺西露天矿先后对6个稳定区域实施复垦绿化、生态恢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215亩。西露天矿总工程师肖平介绍:“目前,矿坑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面积达到140余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100万余株,曾经寸草不生的矸石山,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矿坑面貌焕然一新。”
西露天矿观景台陈列的大型老旧设备 摄影 吕文卫
西露天矿观景台共分露天矿大型设备陈列广场、文化广场、西露天矿矿坑和煤矿博物馆等景区。其中,煤矿博物馆从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详细展示了抚顺煤矿的衍生过程,以及百年来的起伏发展和难忘岁月。目前,西露天矿坑已成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了解煤矿历史,饱览十里煤海的壮阔景观。
采访团成员参观煤矿博物馆 摄影 吕文卫
关于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西露天矿有很多计划:治理的同时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现有的老旧厂房和设备在保护的同时也要利用。肖平表示,未来将依据西露天矿的地形地貌和周边基础,计划用5-10年时间将其建成东北地区的“生态欢乐谷”,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旅游观光,感受抚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