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接地气 聚人气 扬正气 沈北新区:文明实践画出服务群众最大“同心圆”
经过历时数月的选址改造,一座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文明健康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即将在虎石台街道石都广场正式启用。伴随着该中心的启用,这个百姓最喜爱去、文体活动最活跃的广场,其宣传、教育群众的服务功能再次升级完善。一个区级实践中心、10个街道实践所、144个社区实践站、432个特色实践点的基层文明实践矩阵综合体在沈北新区初现雏形,由此画出了该区服务群众的最大“同心圆”。
接地气—— 群众在哪里 “文明实践”就建在哪里
2019年8月、12月,沈北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市级、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该建在哪里、怎样建才能赢得民心又取得实效?沈北新区从试点工作伊始,便确立了“哪里群众多、哪里群众需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建在哪里”的工作思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使实践中心在创建之初便“接地气”。
随后,以区委书记亲自挂帅,领衔“一把手工程”,区、街、村(社区)“三级书记抓”的组织架构,也让文明实践形成纵向到底,自上而下以区文明实践中心、街道文明实践所、社区(村)文明实践站、特色实践点的四级体系相贯穿,横向到边与职能部门资源、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文明实践活动圈。百姓走出家门15分钟内就有文明实践站点,实现实践活动家门口,文明服务零距离。
新区实践中心建设利用原有阵地转化或改造成实践站点,不另起炉灶,结合群众身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广场、社区学校、社区文化站、村史馆、活动室、农家书屋、妇女之家、文化广场等,升级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综合体,这样不仅迅速扩大文明实践覆盖面,更让文明实践“接地气”。
聚人气——阵地+队伍+项目 三“链”统筹塑造“小红星”品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之初,沈北新区就准确定位,政府不唱“独角戏”,牢牢地抓住志愿者这个为数众多、基础较好的队伍,通过组建骨干队伍,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志愿实践平台,做大做亮“沈北新区小红星志愿服务”品牌,把群众的力量聚起来、士气鼓起来、精神提起来。围绕擦亮沈北“小红星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区小红星志愿服务总队、街道支队、社区(村)中队和小红星志愿服务小队,深入街道、社区、乡村等“阵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扶贫帮困等“8+N”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组建志愿服务组织256个、志愿者人数2.68万人,其中党员志愿者1.33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形成了处处有文明实践、时时有红星闪耀的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有了活动阵地,形成了服务队伍,沈北新区开展了丰富多彩、聚集人气的服务活动、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走入民心、凝聚民心。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沈北新区系统打造网上网下融通的志愿服务平台,开发“小红星志愿服务超市”网上平台,面向群众提供电脑端、移动端自由可选的志愿服务项目,实行群众“点单”——社区实践站“组单”——街道文明实践所“配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良性闭环运行模式,今年2月平台试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受群众点单800余件次、接单组单率100%, 群众评单满意率达到100%。
此外,沈北新区还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项目创意赛,邀新乡贤、道德模范、企业能人、文明家庭引领带动,化作聚集群众的星星之火,积极打造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合作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品牌赛事,调动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来。
扬正气——将文明实践融入发展大局 增强凝聚力引领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创造性地融入发展的洪流,为区域发展聚力、引领。
积极与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相“融”合,以推送防疫志愿服务H5多媒体产品、设立公众号等方式,线上培训志愿者,带领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宣传和协助点位防控等工作,全区近万名党群志愿者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带动全社会近3万群众积极响应。
积极与文明城创建相“融”合,组织2.5万人次志愿者走进市场、社区、主要街路等310个点位,全面参与“清洁沈阳”“文明祭祀”“文明出行”“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
积极与农村社会治理相“融”合,以文明村庄、村规民约为载体,强化德治、自治功能,实现了群众自愿参与、自下而上制定村规民约农村社区全覆盖。
积极与营商环境建设相“融”合,引导广大群众、志愿者参与营商环境监督,组织营商环境志愿监督员40余人,帮助政府部门找不足、补漏洞。
积极与正风肃纪监督工作相“融”合,聘用正风肃纪监督员274人,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不作为”“优亲厚友”等问题线索、有力处置。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凝聚党群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记者 李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