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融合 创新未来” 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精彩开幕
2020-08-04 14:17: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智联融合 创新未来” 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精彩开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00804145809

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开幕 摄影 杨薇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杨薇):智联融合,创新未来。8月3日,第五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在中国贸促会“贸促云展平台”和沈阳创新天地同时开幕,2020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数字展览会同期举办,12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通过“贸促云展平台”带来精彩纷呈的展览展示。

  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本届机器人大会以“智联融合 创新未来”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题演讲、产业项目推介及线上展览展示等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30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研究机构代表在云端参会。大会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充分展现了沈阳在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及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市贸促会联合浑南区政府、东北大学、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承办,辽宁省贸促会、北京市贸促会、大连市贸促会为支持单位。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在开幕式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沈阳务实推动产业发展、发展新型产业的必由之路。机器人大会对沈阳数字经济、沈阳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19年,沈阳数字经济销售总收入达到了2061亿元,沈阳智能制造的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机器人、数控机床、带有感知技术的仪器仪表产业去年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沈阳在全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份额超过20%。此外,沈阳搭建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建设机器人未来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特区”,建设“华为云”等重点云平台,上云企业超过2.4万家。

  李松林表示,通过这次大会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受到疫情影响的其他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

  国内外著名专家展开精彩讨论

  国内外著名专家为大会献上重磅主题演讲,并针对行业热点展开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围绕“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人工智能”做主题报告。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分别围绕“新机器人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展望”、“机器人赋能智能制造”及“中国机器人当前总体形势及发展策略”作主题演讲。

  高端专家对话活动精彩上演。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高工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机器人相关企业高管展示产业自动化前沿技术、创新模式与典型案例,对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形势进行专业解读。

  “从2013年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一直在高速发展。”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方介绍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新松作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占据国内70%左右的市场,产品已经出口。”徐方表示,新松未来将在服务机器人,特别是医疗康复机器人方面重点布局。

  此外,专家们针对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各抒己见,提出意见和建议。沈阳市贸促会会长赵凯表示,本次大会更加重视产学研方面的探讨。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人才,领军人物的培养格外重要。“传统的工科很难培养引领型人才,所以我们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教师队伍的汇聚方面都需要下功夫。”赵继强调,要抓好新科技引领,通过协同育人,推动知识领域创新。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2020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数字展览会8月3日至8月7日在中国贸促会“贸促云展平台”举办,12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进行线上展览展示,沈阳市参展企业数量占参展企业总数的53%。

  此次机器人大会搭建了务实高效的国际交流平台,借助国家级数字会展平台帮助企业交流由“面对面”转为“屏对屏”“线对线”,为国内企业与国际高端人才、高精尖项目提供对接洽谈的机会。

  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自创办以来,展览规模、理论水平和实效作用迅速放大,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机器人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关注和参与,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专业展览会之一,真正成为机器人产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未来,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力推动沈阳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创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