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阳故宫推出“龙耀帝乡——清代宫廷御用品展” 揭开皇帝大婚的神秘面纱
清乾隆款粉彩双凤耳百鹿尊(左二) 李浩 摄
清冬青釉青花釉里红桃式倒流壶 李浩 摄
明黄玉夔龙纹觥 李浩 摄
8月20日,沈阳故宫精心推出一个常设展览“龙耀帝乡——清代宫廷御用品展”,共展出馆藏文物150余件。展览分四个单元,分别为“武备法器 国史载体”“琳琅御品 随驾盛京”“书画清玩 撷趣生活”“锦衣‘喜’器 大婚专属”。
沈阳故宫是中国收藏清代宫廷御用品的两大博物馆之一,此次展览在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的同时,也为观众揭开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开国创业历程、清帝东巡礼仪、随驾御品、皇帝的书画意趣和皇帝大婚的神秘之处。
皇帝大婚极为热闹
皇帝大婚需要办什么样的盛大礼仪?使用什么样的珍稀物品?展览的第四部分就专门介绍了同治帝、光绪帝及逊帝溥仪婚礼定制的精美瓷器、织绣品、首饰、手表等。其中有同治大婚时的红缎彩绣平金双喜字枕套、喜字迎手、大红旗袍等令人大开眼界。
据记载,清代12位帝王中,真正以帝王身份举行过大婚庆典的,仅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时,同治皇帝19岁,皇后是19岁的阿鲁特氏。大婚的头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鲁特氏送金册、金节、金印。抬着皇后凤舆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由一位王爷和数位大臣带队,身着盛装。这位王爷,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权力的象征,如同皇帝亲往一样神圣,是最尊贵的礼节。同治大婚时,从国库中拨款1100万两白银,特别造办一切大婚用物。其中,仅同治大婚瓷共烧制了10072件,24种器形,每份24套,计672件。
1922年12月1日,溥仪和婉容大婚时,各种礼仪持续了五天。可见皇帝大婚不是一般的热闹。
有趣的宫廷“行酒令”
“这个壶没有盖,怎么往里面装水、装酒呢?”面对观众的疑问,展览策展人、研究馆员王丽解释道,这件“清冬青釉青花釉里红桃式倒流壶”的玄机,在于壶底,注酒或水时将壶身倒置,从壶底注入,壶放正后,可倒出液体。这种兼具实用和趣味的物件,十分受清宫皇帝喜爱。这件藏品是首次对外展出。
展览中的“明黄玉夔龙纹觥”“清青玉觥”以及“清象牙雕酒令筹”都是首次展出,因其工艺精美又十分有趣,受到很多观众喜爱。
“量大一大杯”“未婚二杯”“有妾三杯”“左右各一杯”“多子二杯”……不少观众被“清象牙雕酒令筹”上的行酒令内容吸引,纷纷表示,原来古代人的“脑洞”非常大,清代宫廷生活也是很有情趣!
展览彰显盛京“帝乡”气
观众走进展馆,还能看到皇太极时期的弓箭、信牌及宗教用器,这些文物见证了清朝开国历程。在“琳琅御品 随驾盛京”单元中,观众能欣赏首次展出的乾隆帝东巡盛京时所使用的部分卤簿仪仗。
“此次我们用展示画作的展柜做了卤簿仪仗展览,锦幡和指挥中和韶乐所用的乐麾等,能够帮助观众了解清帝东巡礼仪制度。”王丽介绍,古代帝王出行、朝会,随行或陈列的仪仗称之为卤簿,乾隆帝东巡盛京时使用的是銮驾卤簿。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介绍,“皇矣陪都,实为帝乡”,乾隆皇帝在《盛京赋》中曾这样赞美故乡沈阳。从康熙时起至清末,陆续有数以万计的“皇家秘籍”和宫廷御用品送至盛京,或为皇帝驻跸期间使用,或为尊崇陪都。盛京皇宫因此成为当时贮藏清宫物品的三大宝库之一,充分彰显出盛京至尊的“帝乡”气派。(记者 刘海搏 陈凤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