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0-10-22 09:25:07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伟嘉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改革不断深入 运行稳中向好 辽宁国企加快构建 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9月27日,辽东渤海湾内,大型豪华客滚船“中华富强”轮正式投入营运;9月30日,沈山、丹阜等7条高速线路上,维修养护工程结束;双节假期,山城本溪,本钢集团热轧板、冷轧板、焦炭、铁精矿等主导产品产量全面超额完成计划……“十三五”收官前夕,大地收获的季节,国有企业捷报连连。

  国企是辽宁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十三五”时期,辽宁国资监管系统和广大国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改革层层深入,运行稳中向好。辽宁国企有效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稳得住”“压得实”,靠的是持续发展,离不开稳步运行。近年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风云变幻,面对叠加的矛盾、艰巨的任务,辽宁国企履职尽责,慨然担当。

  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国有资本持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处僵治困任务按期完成;省属企业主业全部确定;全省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地方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结合党政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移交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全省进行了交通、水资源、能源、矿业开发、环保、粮食、后勤、健康医疗、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整合。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基本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整合各类资产9300多亿元,组建新企业集团125户,打造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业分明,“轻装上阵”,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全省国有经济资产总额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握指成拳”的国企,带动辽宁主导产业优势逐渐显现。

  一组数字,诠释了辽宁国企的实力增强。2019年年底,我省地方国有一级企业资产总额30268.6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3366.8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34.3%、69.8%。截至2020年9月末,纳入省国资委财务统计系统的159户地方国企资产总额18219.9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达7757.1亿元。

  一个数据,见证了辽宁国企的效益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地方国有一级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5亿元,较2015年增长849.5%。

  发展,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对辽宁国企而言,改革,始终与发展相辅相成。“十三五”期间,我省国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攻城拔寨,抓铁有痕。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强董事会建设,明确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我省国企逐步完善。

  ——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辽宁健康产业集团等与央企完成战略性重组整合,实现央地交叉持股;交投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等7户国有混改试点企业扎实推进,渤海轮渡等5户试点企业完成员工持股,凌钢集团等6户“双百企业”持续推进综合改革;9户省属能源类企业完成整合,成立辽宁能源控股集团。能源控股集团所属新能源板块上市已申报港交所,辽宁成大生物科创板上市已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建立,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用工总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管理部门和人员不断精简,业绩考核与工资薪酬挂钩联动机制基本形成,劳动效率显著提高。部分省属企业委派外部董事,启动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成员试点,沈阳、辽阳、朝阳、盘锦等市市场化选聘的经理层人员已上岗工作。

  ——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速形成。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取消、下放、授权监管事项29项,向“两类公司”稳妥开展授权放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组建工作实现突破,首家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辽控集团完成组建,运营良好,业务有序开展。

  改革解决了许多我省国企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进展不断,越是严峻的环境下,我省国企越主动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做强做优做大。

  回望“十三五”,发展毋庸置疑,展望“十四五”,上升仍有空间。

  产业基础、重点领域、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亟待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尚有“卡脖子”问题,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整合必须提速,国有资本区域布局与结构趋同问题仍待改变,国企股权结构需进一步合理配置,破解制约国有资本整体统筹优化能力的体制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挑战,激发斗志;变革,促进发展。把握着力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路上,辽宁国企正高昂“龙头”,夯实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奋力向前。(记者 唐佳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