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到盘锦市旅游人数达314.3万人次,节日旅游总收入实现16.37亿元,同比增长3.2%。
盘锦,拥有世界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和世界最大芦苇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近年来,按照盘锦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全力“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随着湿地游、乡村游、文化游、温泉游、滨海游、民宿游、采摘游、美食游等旅游业态的不断完善,盘锦让很多国内外游客“走进一座城,就爱上这座城”。
5A景区释放品牌效应
节日期间,新晋国家5A级景区——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成为域外游客到盘锦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十一”期间,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在全省6家5A级景区中,单日接待量及假日接待游客总量均居第二名,较好地释放了5A级景区的品牌效应。
由于自然气候影响,红海滩曾经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游客量骤减。为了能让游客持久地看到这一抹震撼的红色,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要求,景区运营坚持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开展红海滩湿地修复试验研究,全面强化自然资源保护。
盘锦市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技术部门合作保护和恢复红海滩区域的海洋环境及湿地生态系统。经过半年规模性修复,红海滩面积今年达800公顷左右,形成了大面积的壮美红色区块。
运营期间,盘锦文旅集团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景区,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出旅游联票、走进周边城市推广,让外地人了解红海滩、向往这片海滩。不仅如此,今年2月9日,盘锦文旅集团在全国景区中率先发起爱心承诺:疫情过后,邀请全国医护人员及援鄂医护人员家属免费畅游红海滩,并倡议全国景区都能加入到爱心接力中。仅20多天时间,就有全国2000多家文旅行业加入到行动中。新颖有心的“红色承诺”,吸引了各大媒体记者争相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共鸣,同时也带动了新兴产业崛起,成为文旅融合的新目标。这也为“十一”假期红海滩的丰收打下了基础。
特色民宿“一房难求”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人们会将旅游活动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里。假期、周末,越来越多的人寄情于山水,尽情游玩。尤其是短途游客的需求,成为乡村民宿的主要经济来源。
“十一”假期,盘锦民宿市场多点开花、全线飘红。荣兴稻作人家民宿、七彩庄园乡约民宿、北旅田园温泉民宿等入住率始终保持在 100%,特色民宿“一房难求”。稻作人家更以优美的乡村环境、精致的特色民宿、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域内外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一村一景区。游客走进民俗村,有民族特色、有吃有住有美景,在“游中有学、学中有游”中,领略民族风情。
在相关配套设施齐全的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里,荣兴博物馆将“辽河口文化”注入民宿建设之中,将每间民宿打造成为一座“轻博物馆”,提升民宿文化含量、文化品位,让民宿成为展示家乡历史文化的窗口,让更多游客了解荣兴。
“民居—民宿—轻博物馆”的转变升级,打造出了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的品牌。“轻博物馆”的时尚概念,也成为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自助烹饪乐趣,体验朝鲜族的礼仪、美食、舞蹈等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草编文创和农耕稻作文化。随着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迅速发展,这里已是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民宿村落,更在疫情之下成为了盘锦民宿旅游的新亮点。
打造“影视+旅游”新地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市场中家庭游、亲子游仍然出现新增长。而盘锦市的北旅田园风景区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获得精神愉悦的场所,更让游客得到精神上的减压。
今年,北旅田园风景区通过升级改造,以新面貌、新主题、新旅游模式重新亮相。目前的北旅田园大唐文化旅游景区以史实为文化背景,让游客体验到“一朝入北旅、一梦回千年”的穿越感受;同时,他们首创游走沉浸式的夜游新模式,打破框架式剧场的观演关系,通过精心设计剧情、创意空间,为游客献上一场美轮美奂的盛唐夜宴。
北旅田园风景区温泉汤宿更是值得一提。景区在古城内全新投入了101间唐风汤泉民宿,11种不同主题民宿房型,一房一景、一户一汤的设计特点,古朴典雅的装饰,高科技的配套设施,专属配套的民宿度假管家,让游客收获了全新的旅游新感受。
北旅田园还结合乡村旅游特点,依托盘锦地域优势,打造“一水贯全园”的水上观光平台。它不仅表现出大唐文化底蕴,更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感受到浓浓的田园文化,地地道道的盘锦味道,“影视+旅游”的创新模式,广受游客好评,成为盘锦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旅游新地标。
把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资本变为富民资本,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占据自然美景和生态旅游得天独厚优势的盘锦,用生态文明底色,支撑全市经济建设与发展,让“碧海蓝天”变成了“生态红利”。(刘奕菲 记者 刘立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