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作为京沈对口合作标杆项目,沈阳·中关村正在构建立足沈阳、服务辽宁的高质量发展创新高地—— 创新赋能 “科技+制造”两翼齐飞
楼体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已签约60余个项目,入驻办公企业35家——企业如此高密度聚集,在工业园区众多的沈阳市铁西区并不多见。
这里,是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也是京沈对口合作标杆项目、2020年我省50个重大招商项目——沈阳·中关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13日,沈城飘起轻雪。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胜振早早来到位于创新中心的办公室,为筹备将在周末举办的“2021中国·沈阳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他已和同事忙碌多日。
“论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院士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将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分享经验。”刘胜振告诉记者,“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发声’,及时精准地把沈阳、辽宁的良好发展态势和营商环境宣传出去,更好更快地集聚海内外创新要素。”
培育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是辽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落实京沈对口合作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产业积淀雄厚的沈阳市铁西区与中国创新发展的“旗帜”——中关村碰撞出“火花”,沈阳·中关村项目应运而生。
双方共同规划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即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沈阳·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区,由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对园区进行托管,推进京沈两地间体制机制、政策支撑等6个方面协同发展,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2020年1月,“一中心”揭牌运行;7月,“一基地”规划方案推出;10月,总投资464亿元、撑起“一基地”“一园区”产业“骨架”的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虽是冬季,各界关注却持续升温!此次数字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将成立京沈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并有一批联盟机构、高校院所、创新体系及重点项目达成合作。”
伴随沈阳·中关村项目一路走来的刘胜振对此感受颇深,“企业和资本捕捉到了大国重器、产业重镇与强大创新基因融合发出的机遇信号,感受到了沈阳·中关村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快速推进释放出的环境吸引力。”
大批优质项目落子布局、铲土推进,也正在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位于“一基地”核心区的沈阳光大控股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生态基地项目,由全球领先的智慧场景服务商、独角兽企业光控特斯联投资200亿元兴建。项目将通过大数据、AI、物联网等创新技术赋能,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智能化时代未来之城。
亿达信创产业园项目是沈阳·中关村“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承接“一中心”“一基地”的科研及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沈阳产业优势,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整合配置资源,目前已有多家客户表达了希望尽快入驻的意愿。
随着众多高科技、平台型、大体量项目的链式集聚,大批优秀人才、先进技术正加速向这里涌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加强劲、澎湃的新动能。(文 金晓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