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5个亿!沈阳沈北新区重金鼓励科技创新
2021-03-19 11:33:3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沈阳市沈北新区将拿出417万元奖励优秀企业家,规划启动12平方公里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建设,未来3年让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拿出5个亿资金鼓励科技创新……3月18日上午,300余名来自沈北新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双创”载体、金融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沈阳市沈北新区科技创新大会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出席会议。

  会议透露,沈北新区打出科技创新发展“组合拳”,明确了包含“一本方案、一套政策、一个片区、一座培育库”在内的“四个一”发展路径,并同步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沈北航空产业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年,5个亿!沈阳沈北新区重金鼓励科技创新_fororder_图片1

大会现场 摄影 常成钢

  助力科技创新,3年投入5个亿

  在大会现场,沈北新区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11家创新主体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育、主导产业发展、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实质性政产学研金联盟,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更具吸引力的是,沈北新区计划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工作财政投入力度,计划3年内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包括设立每年1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设立3年2亿元的包含人才基金和天使基金在内的两项基金,并且吸收社会资本,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全力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3年,5个亿!沈阳沈北新区重金鼓励科技创新_fororder_图片2

  大会现场 摄影 常成钢

  一本方案,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沈北新区专门印发了《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八项重点任务,预计到2023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6家,双创载体达到40家,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125家,年科技成果转化330项以上。

  《方案》提出,沈北新区将以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实质性政产学研金联盟,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促进技术创新。

  一套政策,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沈北新区制定了《沈北新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政策》《沈北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沈北新区小巨人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沈北新区企业家尊享措施》等四项激励保障政策;通过建立多元政策配套体系,全力提供完善的科技创新保障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有效整合调动发展要素,让创业、创新、创造的源泉在沈北充分涌流,让企业活力在沈北充分迸发。

  除了抓好片区建设、构建联盟,沈北新区还将找准发力点,精准扶持企业发展。沈北新区将紧盯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军民融合企业、绿色企业五类企业,定向支持、精准服务,推动科技企业梯次成长。

  一个片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

  目前,沈北新区已经在道义地区规划启动了12平方公里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建设,通过封闭式管理、市场化开发,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据介绍,在道义地区规划建设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将以沈北路为轴,南至蒲昌路、北至蒲新路、东至秋月湖街、西至道义南大街,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产业,全面激发沈北大学城创新活力,为沈北新区振兴发展创造“新载体”、发展“新经济”、探索“新模式”。

  一座培育库,培育百户小巨人企业

  沈北新区还将建设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以着力培育100户小巨人企业为目标,建立“四个一工程”(即:一类企业一个培育库、一户企业一个服务专班、一户企业一个科技团队、一类企业一套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协调服务、银企对接、供需衔接、政策保障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一批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实现快速成长。

3年,5个亿!沈阳沈北新区重金鼓励科技创新_fororder_图片3

大会现场 摄影 常成钢

  做实平台载体,打造“四个片区”

  坐拥大学城,沈北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科创优势、人才优势。沈北新区将全面激发大学城资源优势,做实平台载体,打造“四个片区”,努力把“四个片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通过“四个一”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工作正逐渐在沈北新区形成一个生动场景、宏大场面,沈北新区将坚定“走创新路、吃创新饭”,让创新驱动成为第一动力,打造沈阳北部引领创新发展的产业新区,全面开启沈北新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文 常成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