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发展预期总体向好——开局首季看振兴①
开篇的话:五年看头年,头年看首季。辽宁省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辽宁省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发展预期总体向好。
为充分反映辽宁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的新成效、新变化,本报推出“开局首季看振兴”系列报道,围绕“一季报”进行分析、解读。
4月25日,辽宁经济运行首季“成绩单”出炉。数据显示,前三个月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5.0%、16.6%、11.5%。
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从2020年的0.6%到今年一季度的12.9%,表明辽宁省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开局之年起步良好,发展预期总体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0%,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9%……经历疫情的冲击,辽宁省经济保持足够的韧性,“一季报”上,多个领域实现两位数涨幅。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截至3月末,辽宁省规上工业连续7个月累计正增长。40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7.5%;68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54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近八成。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季度发力强劲,市场消费加快回暖,投资预期持续向好,外贸进出口稳步复苏。从消费看,重点监测的19大类商品中,绝大多数实现正增长,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强势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看,项目支撑明显增强,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3%,在建项目以及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额分别增长17.9%和11.9%。
另外,据海关统计,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6%。
新动能的快速成长同样令人欣喜。一季度,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新产品增势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1.8倍、1倍及49.9%。新商业模式增长快,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5%。
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加快增长,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9%,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10.3%。
此外,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达13万户,增长39%,增值税纳税人户数增长20.1%,市场主体活跃度回升明显。反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一系列关联指标,表现同样亮眼。
全年增长预期良好
年初以来,辽宁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项目谋划和建设明显加快,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为全年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恢复的强动力。”分析统计数据,省政府参事乔军对全年经济走势十分看好。
信心首先来自于辽宁振兴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中央高度重视辽宁的振兴发展,辽宁省与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沟通力度加大,研究部署事关全省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初见成效,各大企业、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来辽洽谈寻找投资机会,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逐步显现。
“与此呼应,生产侧的景气度有所回升,居民收入提高,从结构上展现出较为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这预示,辽宁省经济全年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有基础和条件的。”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认为。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孙伟祖重点分析了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辽宁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65.8%,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59.5%和30.4%。这组数字,令人振奋。”孙伟祖表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方面拉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极大改善民生条件。
此外,既有数字背后的增长态势,也令业内关注。今年以来,辽宁省服务业持续向好,各行业加快恢复。“但是,毕竟还有部分接触型消费实体店铺零售经营仍显乏力。”孙伟祖认为,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政策效应释放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消费也将稳步走高。“随着经济内生动力、供给质量、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改善加强,我们可以对相关领域的成长前景给予积极的增长预期。”
专家也指出,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但从大环境看形势依然严峻。“从辽宁省看,全省工业投资尚有上升空间,消费复苏有待进步,外贸进出口和财政增收也亟待消减压力,我们仍需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着力攻坚克难。” 乔军认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