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当下辽宁的振兴发展,目光聚焦于沈阳、抚顺之间,一片改革创新“试验田”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
透过一张“成绩单”,可以看出这片“试验田”的迅猛发展态势、无限发展潜力、良好发展预期。
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8%,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4.5%,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三年倍增。
作为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沈抚示范区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开了新空间、提供了新动力,成为全省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解。
回望方知行渐远。
2018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为这片热土按下了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启动键,推开了一扇崭新的转型升级之门。
自创建以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三区一引擎”发展定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破发展之羁,谋奋进之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沈抚示范区,改革强音振奋人心,创新活力扑面而来。
改革引领 以制度创新打造发展引擎
一组数据记录下“示范区速度”。
20分钟,完成企业注册;3小时,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3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登记;3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走进沈抚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可以发现,这里的审批效能,正在力争全国最优。
审批速度,折射出的是改革力度。
“多年来,这片热土经历了区域名称、发展定位、地区范围等多方面变化,不变的是始终以改革创新为精神内核。”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示范区要时刻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
聚焦问题、精准突破,让改革攻坚的实招更实。沈抚示范区聚力攻坚体制机制障碍,立足激发个体活力,将用人制度改革作为深化系列改革创新的前提,实施了以身份冻结、档案封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末位淘汰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逐步提升队伍适配示范区所需的工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设计和建设“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顶层架构,启动社会治理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对32项现行国家行政处罚权中的26项集中实施一支队伍执法。
先行探路、彰显特色,让改革品牌的亮点更亮。沈抚示范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组建起招商集团,构建了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和涉外招商的8个专业团队,创新建立产业链图谱招商模式,瞄准各产业国内和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按图索骥”上门招商、精准招商,成功打造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招商队伍。其精准招商的经验做法,正在面向全省推广。
并肩作战、协同共生,让改革推进的强度更强。沈抚示范区内各机构树牢“改革共同体”意识,共同发掘改革突破点,形成同频共振的改革合力。党建工作部提供人社工作“一站式”服务,方便高层次人才落户;审批局与税务局共同完成的“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审批局与规划建设局共同完成的社会投资工业类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等24项改革创新成果落实落地,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准入更加方便快捷。
一边是勇于破题,一边是实干推进,在两股力量作用下,沈抚示范区改革浪潮奔涌,目前在十大工作领域中,初步探索形成50项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制度性创新成果。
创新驱动 以场景优势促进要素集聚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驱动在创新。
转型求新,产业向优,在沈抚示范区经济稳健前行的底色中,呈现出科技创新带来的亮色。
一直以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将创新作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2.5%为近期发展目标,以引进项目亩均投入超300万元、亩均产出超40万元为约束性指标,探索构建了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遵循指标体系,沈抚示范区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着眼国际科技发展新前沿、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及辽宁产业短板,沈抚示范区明确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
“当前,沈抚示范区正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有针对性地在企业与各类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之间进行‘撮合’,促进要素集聚,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增强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创造新场景的建设能力。”沈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所提到的“撮合”场景,沈抚示范区与华为云共同成立的华为(辽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即是一例。
通过华为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抚顺抚运安仪救生设备有限公司的空气艇行驶姿态检测解决了企业以往依靠人眼观测的弊端。抚运安仪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撮合”,提高了空气动力艇的生产质量和整体性能,降低了人力成本,间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字经济作主线,科技创新为支撑,创新的浪潮在不断奔涌,创新的活力在充分释放。沈抚示范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由2018年的29家增长到2020年的95家,增长228%;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总数从2018年的49家增长到2020年的100家。
生态优先 以留白增绿厚植营商沃土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对沈抚示范区而言,只有从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到产业形态、经济结构都进行彻底变革,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把产业结构调整过来,把污染指标控制下来,完成绿色低碳转型,才能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注重规划先行。按照高端定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存量优化的规划原则,沈抚示范区坚持留白留璞增绿,编制了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浑河生态景观带及三环、四环、拉古河生态景观轴的“一带三轴”生态景观布局,积极构建“一心、一带、六廊、七区”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重点针对开放水域、生态绿廊、大型广场、历史文保区域等公共空间的沿线和周边区域,严格管控天际线形态和建筑高度,形成建筑融合在水域河流、景观绿化中的绿色生态天际线。预计到2035年,示范区全域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3.5%以上。
坚持生态优先。沈抚示范区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域内开展三年种绿补绿工程,预计2022年底城市绿化率达到18%;规划构建了10条全长约156公里的滨水休闲型、都市生态型和都市道路型绿道慢道体系,2023年将建成3条约41公里的生态绿道。投资1.82亿元建设人民文化公园,启动汉魏玄菟郡古城址主题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结合浑河、小沙河生态修复等工程,高标准打造浑河左岸公园,加快由“公园在城市中”向“城市在公园里”的园林城市方向改变,打造人与自然和谐融合、山水林田湖草于一体的生态宜居新城。
发力“两新一重”。“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沈抚示范区近期策划智轨交通等“两新一重”项目48个,并在省内率先布局5G技术网络,今年将实现建成区域全覆盖。为实现交通便利,沈抚示范区还规划了“十横十纵”路网和立体轨道交通网。2018年以来,计划投资71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成功争取沈白客专在示范区设站,加快推进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入区,全国首条连接两个城市的有轨电车正式通车运营。此外,示范区改造老旧小区29个、61万平方米,惠及8900余户居民。
展望新征程,一个有着改革含金量、科技含新量、生态含绿量的活力示范区,将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