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的沈阳将更舒适更顺畅
2021-08-02 15:52:53来源:沈阳日报编辑:王巍责编:石丽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顺畅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顺畅2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顺畅3

  生活在城市,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忧:一场突发暴雨导致交通崩溃,一场疫情带来生活不便……这些担忧很大程度是因为城市韧性不足。如果城市能像弹簧一样充满弹性,从容应对风险,并快速恢复原状,会让人更有安全感。

  在《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有一个关键词备受关注——韧性城市。沈阳把“安全韧性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作为关键一环布置。宜居的城市,前提必须是安全的城市。面对城市安全的时代大考,沈阳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构建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及综合防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能力。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未来城市所需要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如何保证人们出行的快速、便捷,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一直以来,沈阳市高度重视交通问题,不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沈阳建成“环形+放射”快速路网和“十字+环线”地铁网络,城市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不过,这还仅是开始。《规划》提出,未来沈阳将以强化门户枢纽地位为核心,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以人的出行方便为根本,将沈阳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上的城市、绿色宜行城市”。

  A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提质扩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拓展机场航权,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打造“航空+”客运体系与“多式联运”货运体系。

  强化国家铁路枢纽:

  构建国际国内铁路大通道,形成环型放射状干线铁路网络,打造“内客外货”铁路枢纽格局。

  完善区域公路枢纽:

  补齐城市群高速公路短板,完善都市圈跨市干线公路,推进传统公路客运枢纽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

  打造“枢纽+物流中心+末端网点”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推动货物运输“公转铁”,构建陆海联动复合运输通道。

  B

  建设“轨道上的城市”

  《规划》提出,沈阳应推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新增地铁快线,扩大线网规模,推动国铁、城铁、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网合一,打造“市区连片成网,枢纽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体系。

  同时,《规划》还提出对轨道交通实施TOD综合开发,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将轨道站点划分为城市级、片区级、组团级、一般站点四类,按照“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的理念,采取TOD综合开发模式,引导城市功能和布局优化。

  C

  建设绿色宜行典范城市

  沈阳是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规划》提出,沈阳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地面公交系统,构建“快、干、支、微”四级公交体系,完善“停车场、枢纽站、停保场”三级公交场站。

  同时,沈阳将优化道路网络系统功能,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路网格局,提升改造城市出口路,构建安全普惠城乡道路网。

  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建立山水相连、水绿相接的休闲慢道网络,形成安全、连续、舒适的通勤慢道系统。

  建设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构建智慧交通产业生态。

  城市韧性将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指标

  韧性城市强调一座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的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后,特别是在遭受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韧性城市能够快速分散风险、自动调整恢复,从而有效抵御外来冲击和减缓内部灾害。

  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城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未知风险不断增加,面对新变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显然难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因此,尽管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界定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建设韧性城市已得到普遍认可。可以说,韧性城市代表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规划》这次提出的韧性城市建设,就是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存量和增量、地上和地下、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布局,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规划》从资源能源、防灾避险、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四个方面,提出构建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及综合防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城市有机更新

  随着城市发展,沈阳现在新老城区“泾渭分明”,一方面,城市建筑和设施逐步自然老化,一些原有建筑标准已经落后,需要改造调整增强安全性;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原来的功能布局、建筑设施、空间环境也不再适应居民更高的生活需求,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规划》提出了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共治、提质增效、成片更新”的原则,划定城市更新重点区域,采取全面改造与微改造等方式,推进城市更新。

  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

  历史文化地区

  原则上以微改造为主,采用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集中保护区的有机更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产业升级区

  全面改造现状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及低效产业类型的老旧厂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预留空间。

  战略发展区

  以政府主导、优先收储为主,释放潜能,推进空间结构升级,实施成片改造。

  旧城区

  逐步疏解三环内非核心功能,改善居住条件与人居环境,完善服务配套,提升服务品质。

  战略预留区

  结合城市潜在的重大转型机遇,按照战略留白空间进行控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