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品质和平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2021-11-03 09:52:45来源:沈阳日报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沈阳:品质和平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_fororder_1 (2)

沈阳:品质和平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_fororder_2 (2)

老北市开街。

沈阳:品质和平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_fororder_3

数字经济产投大会观众体验。

沈阳:品质和平 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_fororder_4

  交响音乐节上学生们表演。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十四五”的历史新起点,沈阳市和平区紧紧把握“三新”要义,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全力打造品质、人文、智慧、活力“四个和平”。在奋斗中,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求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把“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目标走稳踩实,持续攻坚,做大做强基本盘,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

  推进“4+1”主导产业基础高级化

  始终如一强化项目建设。五年来,和平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累计168个,总投资928.1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引擎、搭建新载体。今年,和平区共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46个,全部开复工,年度计划投资186.3亿元,完成投资175.3亿元,完成全年市下达力争目标的104.3%。

  以项目为引擎,构建以商贸服务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动力、文化创意为引领、现代金融为支撑、大健康为补充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以碳中和和碳达峰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城区生态品质。

  做优做强商贸产业 打造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日间与夜间经济双循环、双升级新格局,商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 

  做大做精科技产业 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引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数字和平”。 

  到2023年,数字经济骨干企业达到200个、重点园区达到30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做特做活文化产业 聚焦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核心引领区,围绕文化科技融合、文商旅体融合两条主线,全面释放“文化+”新动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做稳做深金融产业 立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做新做实健康产业 建立“4+3+X”产业发展体系,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打造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五型经济

  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一批基础性、共享型、专业化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家。发展服务型经济。重点引进头部和品牌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打造服务型经济高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精准引进、增资激励计划,吸引国际机构进驻。发展流量型经济。深耕电商直播、文创产业等领域,发展零门槛、依赖型、平台化的流量型经济,建设区域性流量中心。发展总部型经济。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要节点,建立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机构,培育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建设东北地区总部型经济高地。

  楼宇经济

  在楼宇里“平方论效益”,是和平区“亩均论英雄”的集中体现。和平区89座商务楼宇,总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培育“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13座,“纳税5亿元以上”商务楼宇3座。2020年,沈阳万象城销售额突破70亿元。强力推进闲置资源启动盘活,打造楼宇政策洼地。  

  会展经济

  形成以新世界博览馆、辽宁工业展览馆为载体,同时聚集华润君悦酒店、皇朝万鑫酒店、万豪酒店等星级酒店的高端商务会展经济带,两大展馆年均累计举办活动超过60场次,年均接待客流量510万人次,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会展业日益成为和平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电商直播经济

  吸引和集聚9家优质电商直播、MCN机构入驻,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基地,全网累计粉丝数量超2.5亿人。电商直播月均销售额2750万元。

  夜间经济 

  打造夜间经济新IP。连续举办“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形成全域此起彼不伏的态势,促进业态新生,激发消费潜能。2021年夜间经济带动就业2.5万人次,日均销售额1635万元。

  优化空间布局 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高标准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城市空间有机更新联动发展。

  太原街 提升商务商贸功能级,打造时尚型街区。开始创建国家级步行街模式,实现全面复兴。中山路,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文物配备二维码讲解,并将通过VR3D实景还原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未来,将打造具有鲜明格调和气质的历史文化街区。

  北市场 呈现“老北市,最(醉)沈阳”繁盛景象。将升级改造历史建筑,加快文创产业导入,塑造沈阳民俗文化原乡,打造区域性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南市场 八卦街修旧如旧,重现南市场百年风华。将导入中高端业态,打造都市慢生活集聚区。

  西塔 培育新业态。成为东北地区首条“必吃街”。未来,将实施产业引入、市容改造等四项工程,打造中、韩、朝文化与商贸集聚区。

  三好街 打造以风景、人文、时尚为元素的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技术+模式+生态”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融合经济生态圈。

  长白岛 升级产业功能品质,承接三好街外延功能,打造高端商务商贸科技集聚区。

  和平湾 打造“科技+文化”引领,国际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中央智慧活力区。目前,沈阳传感器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辽宁北斗产业园等新经济产业园动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北京联东U谷项目已签约落地。

  浑河两岸 云飏阁、浑河晚渡、城市书屋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持续多年举办“浑河之夏”等1500余场活动,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呈现了自然景观、都市生活、文化艺术相互交融的滨水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多措并举,实现“一网通办”改革的全面落实。2021年,和平区全面梳理26类主题集成服务,编制办事指南、流程图,逐项规范办理耗时等并录入沈阳市一体化平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精准服务,全面实现“一链式办理”和“主题式审批”,真正做到“一网通办”。截至目前,已实现“新生儿”“开美发店”等352件“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累计形成946种办理情形、表单合并同类信息1328项、减少申报材料645个、减少审批时限574个工作日、减少跑动次数313次。

  推进“党建引领 合和共治” 实现“一网统管”

  今年9月,和平区“党建引领 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平台以强化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识别、AI算法等新一代技术为支撑,构建起“一云、一网、一图、一平台”的总体应用框架,涵盖“党建、经济、营商、民生、社会治理” 五大数字化场景应用以及“指尖和平”App ,共72个模块、432项子功能,整合区内现有11个应用平台,衔接辽宁省党员管理信息化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10个省市平台。平台通过流程变革、技术支撑、线上线下协同,推动城区治理迈进“一网统管”。

  加强精细化管理 缔造品质和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注重品质涵养,加强精细化管理,缔造品质和平。

  路长制常态化运行 完成全区473条路段划分,配备路长438人,路段责任清晰,“路长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模式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整体统筹,实现街路管理的全域覆盖。

  建设口袋公园 改造地铁口绿地、博物馆绿地、和平广场绿地等口袋公园13处。

  举办特色花展 百合花、郁金香、油菜花、葵花、樱花、海棠花和菊花展等“多点开花”,提升城区生态和文化品质。

  彩绘配电箱 开展文化艺术彩绘焕颜配电箱的“缀美和平”行动,推进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化和文化并举,目前已彩绘配电箱356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舒心就业

  新增就业岗位13.4万个、就业人员9.8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人才新政住房补贴等9.6亿元,养老金收支基本平衡。

  幸福教育

  教育品牌优势持续放大,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浑河湾地区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实现“校校有品、一校多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全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对作业批改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校外培训监管力度。

  品质养老 

  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36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社会化养老稳步推进。做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引进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提升社会化养老品质。

  健康和平 

  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社区医院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确保工作体系、工作机制高效运行。(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杜一鸣/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