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红梅文创园观看美术画展
由沈阳市委宣传部与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2021沈阳艺术节日前圆满落幕。本届沈阳艺术节于9月22日至10月31日举行,推出4大板块、10余个主题单元,100余项、200余场演出、展览及交流活动,涵盖戏曲、话剧、杂技、曲艺、舞蹈、交响乐、美术、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吸纳30余家各类艺术机构踊跃参与,受众广泛,覆盖少年儿童、青年艺术爱好者以及中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
近40天来,沈城天天有演出、日日有展览,浓浓的艺术氛围萦绕全城。本届艺术节,成功打造了人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会,创新搭建了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名家精品汇聚 以艺术涵养城市精神
2021沈阳艺术节从顶层设计上注重遴选专业、精品艺术活动,业内众多知名艺术家携优秀作品汇聚沈阳,让观众领略到高雅艺术魅力。
舞台艺术方面,一批精品剧目引爆剧场,如:融合国内外金奖杂技节目的开幕演出杂技剧《忆·华年》,“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入选作品——现代京剧《关东女》,“金秋十月”交响音乐会,京剧名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的传统经典大戏《龙凤呈祥》等;视觉艺术方面,开幕展《非物质》直播平台观看量达39万余人次。沈阳艺术节以多元素、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呈现,从更高层次丰富了沈城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审美价值,涵养了城市精神。
搭建孵化平台 沈阳艺术绽放青春光芒
本届沈阳艺术节着眼城市未来,更加关注青少年美育,推出“牵手”——蓓蕾儿童成长计划,设置儿童戏剧嘉年华单元,演出互动体验式儿童剧16场,小观众在叫好声中感受到戏剧艺术魅力;举办“GRAY&FITTI狂想曲”国潮卡通展,成为“十一”期间沈城小朋友打卡地;推出“民族情·两岸缘”第三届KIDSPOWER沈阳·新竹双城儿童艺术交流展,展出青少年儿童画作300余幅;创新设置“新生力量——本土大学生戏剧实验”单元,遴选驻沈高校学生优秀原创戏剧作品搬上院线舞台,先后有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5家驻沈高校的6部原创作品亮相盛京大剧院。
平台作用凸显 “小投入”撬动“大产出”
在节俭办节的原则下,本届艺术节的平台效应实现了“小投入”撬动“大产出”,众多参与机构在实现社会效益同时,收获了经济效益,资金拉动作用明显。盛京大剧院作为2021沈阳艺术节的承办单位之一,于本届艺术节期间共承接、邀约了39场精彩演出,场次同比增长44%,得到观众的热烈反馈。红梅文创园售票类展览参观人数对比2020年提高了6.1%,门票收入提高了23.1%。鼎泰茶社于本届沈阳艺术节期间演出59场,同比演出场次增长28.26%,接待观众人次增长12.85%,创收增长14.44%。
艺术节期间,周边及省外艺术爱好者来沈看展、观剧,不同程度上带动了沈阳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业态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节经济”。
营造广阔空间 引领艺术人才“回家”
2021沈阳艺术节在往届基础上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营造更宽阔的空间,吸引沈阳走出去的优秀艺术家回乡,引领艺术人才回流。其中,视觉艺术开幕展《非物质》集结了李象群、宫立龙等10位在辽沈“启航”、蜚声业内的艺术家,携25件具有代表性和转折意义的作品“归巢”,诠释了厚重的沈阳艺术力量。本届艺术节还集结了包括郎朗、胡海泉等22位心系沈阳、名扬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制作“沈阳声音”宣传片,寄语沈阳艺术,寄语沈阳振兴,观看量达59.7万余人次,有力传递了沈阳声音。
艺术节坚实宽广的舞台吸引了一批优秀本土艺术家回沈创业,很多从沈阳走出的艺术工作者将目光投向家乡。
构建艺术生态 艺术节“沈阳模式”悄然形成
沈阳艺术节坚持自我革新,经过四届创新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的飞跃,全领域关注艺术发展的艺术节“沈阳模式”已悄然形成。
2018
沈阳艺术节打破了国有与民营文化机构的界限,让民营艺术机构同样拥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从初始2家民营机构参与到如今,已有30余家民营艺术机构踊跃参与。
2019
沈阳艺术节创新推出视觉艺术板块,作为城市艺术发展和大众美育的重要板块与舞台艺术共同推动,实现各门类艺术全域联动,培育、发掘和汇聚了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2020
沈阳艺术节前瞻性关注青年策展力量培养,推出青年策展人“踏浪”计划,打造艺术人才队伍。同时,创新艺术样式,推出融合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多门类多领域的沉浸式艺术展览模式,吸引各地观众走入艺术空间。
2021
沈阳艺术节聚焦青少年美育,创新推出“艺”起成长板块,以儿童戏剧嘉年华单元、本土大学生戏剧实验单元、深耕青年策展人“踏浪”计划,提高全民艺术鉴赏能力。(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秒/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