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55% ▶2021年沈阳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创新高 以水为媒提升城市生态颜值
沈阳市国省考断面水质指数 及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
沈阳市国省考断面水质年际变化
2021年,全市20个省考以上断面中,11个断面达到优良水质,无劣五类水体,其中,国考优良断面增加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一。省考以上断面累计水质指数同比改善8.66%,国考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8.88%,全省排名第三。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以上标准的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5%,是2020年同期的3倍。2021年,沈阳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水体达标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强化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体系,形成了全市上下水环境治理保护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沈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规范化整治入河排污口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沈阳完成全市856个入河排污口调查溯源工作,对736个入河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推进落实,全年年度整治目标全面完成。
为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依托河湖长制工作体系,会同多部门同心协力,充分利用省生态环境厅打造的信息化排污口管理平台,使用现代化监管手段,大力推进整治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作为全市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的指导性文件,为开展整治工作明确了目标、细化了责任。
二是边干边学,探索总结工作经验。学习借鉴长江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的先进经验,并推广结合到沈阳市实际工作中。同时,积极探索总结沈阳市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经验,将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传达到所有单位,使整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三是充分利用第三方技术单位,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组织第三方技术单位通过现场踏勘、无人机近地航拍等手段,开展入河排污口巡查工作。对发现的排污口问题及时交办至责任部门,并跟踪督办整治情况。
如今,全市所有入河排污口都已纳入日常监管,对5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封堵取缔,对78个存在超标排放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达标整治,对160个重点入河排污口按统一标准重新设立了标识牌。在辽河干支流上选取了20个典型排污口,设立了在线视频监控、流量监控和水质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掌握重点排污口排水情况。
统筹谋划 创新水环境管理工作体系
市政府建立水体达标周调度、日报告制度,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亲自调度推进水体达标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靠前指挥,认真落实各自工作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形成水污染防治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发布《沈阳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沈阳市重点断面达标攻坚实施方案》《沈阳市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工作方案》《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快速响应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制定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组织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同时,实施“环境问题巡查整改”和“区域断面水质综合考核”两大工作机制。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即时交办、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重访复查、催办督办、定期通报,累计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2200余处。对全市34条主要河流、72个断面实施加密监测,每半个月对各区县水环境质量进行考核排名,有效调动了各地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精准施策 全面推进水体达标工程建设
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9年以来,沈阳累计完成46项水体达标重点工程,建成了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仙女河污水转输工程等重大项目,完成了6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解决了全市污水收集处理瓶颈问题,为水体达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方面,全市实施了21项污水收集处理补短板工程,启动了8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32项新建管渠、4项污水转输、91个雨污混接点位摘除等工程。
在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方面,沈阳全面实施建成区12个水体综合彻底整治,实施运河水系提升改造工程,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全市新增辽河干流沈阳段封育面积42.9万亩;完成生态补水2.4亿立方米;划定沿河畜禽禁养区1289.8平方公里,依法搬迁、关闭、整治养殖场户286家;完成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530处。
重点攻坚 多措并举治理重污染河流
紧盯重点断面进行攻坚。针对细河、北沙河、白塔堡河等重污染河段进行重点攻坚,细化落实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带队成立工作专班,对重点断面实行驻区督办、重点盯办和督查督办,保证各项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实施细河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细河综合整治,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转输工程、管网河道清淤、加强泵站管理等综合举措,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实现消除劣五类目标,2021年达到优良水体标准,使细河甩掉了重污染的帽子,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和省委、省政府的表扬。
全面整治北沙河。苏家屯区完成治污工程52处,组织开展“守望北沙河、美丽苏家屯”志愿者活动,协同上下游城市共同推进北沙河全面整治,北沙河东羊角断面从劣五类水质提升到四类,北沙河联防联治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流域治理示范工程在全省推广。
下一步,沈阳市将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继续瞄准短板弱项,强力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为实现“十四五”环境保护目标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让沈城百姓对于“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优美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环/保/资/讯/
《沈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完成修订并颁布实施
水污染问题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20年起,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启动《沈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工作。
2021年4月7日,《条例》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于2021年8月26日经沈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体现了符合沈阳地方实际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完善地市级水污染防治领域法律法规方面,沈阳市已走在全国前列。
《条例》共七章64条。《条例》明确提出,防治水污染应当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原则,并对水污染防治规划与监督管理、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用水保护、水污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理清了水污染防治各相关方主体责任和有关行政权力事项,制订或修改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通过加强重点领域水污染联合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等主要手段,着力解决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也将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美丽中国、美丽沈阳宏伟目标迈进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建成运行13座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
河流水质监测是用标准的方法监视和检测河流水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精准实施水污染治理,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基础。
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全面提升沈阳市水环境质量监控预警能力,于年初在13个重点河流监控断面,启动实施辽河红庙子等13座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对地表水国家自动监测站点进行有效补充。9月底前,全面完成13座小型站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安装,11月中旬实现全部站点上线运行。
这13座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参数包括常规水质参数(温度、PH、浊度、溶解氧、电导率)和常规自动监测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其中八家子河入河口断面根据需要增加了氟化物监测指标。各站点正常运行后,可进行24小时不间断水质监测,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到专有平台进行数据展示,同时具有历史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可全天候监控各重点断面水质变化情况。
13座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填补了沈阳市国、省控断面水质实时监控的空白区域,实现了国、省、市三级重点地表水监控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控及同平台查询展示,标志着沈阳市河流水质自动监控体系初步形成,为实施精准管控、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及溯源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引入第三方管控服务解决水污染防治难题
为破解水污染防治工作难题,解决水环境问题发现不及时、解决不及时、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沈阳市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环境管控技术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延伸环境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全方位助力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
据了解,沈阳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用水污染防治第三方环境管控服务,实现了“三智一考”,即对重点水体现场巡查,实现智能锁源;对水体达标综合分析,实现智能研判;对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实现智慧汇总;对工作措施实时调度,实现评估考核。
通过第三方环境管控服务,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强化工作的总体效率,有力促进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据统计,2021年,第三方共交办、复核各类影响水体达标问题2310处,共完成2265处问题整改,整改率为98.05%,解决污水直排量约13.36万吨/日。共形成阶段性总结报告86期、分析专报22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8次,根据双周加密监测数据实施区域断面水质综合考核23次,发送督办函、水质恶化预警函30余份。(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邱菊 通讯员 姚亮、朱汉洋/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