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篇大文章”越写越精彩
2022-01-24 09:29:59来源:辽宁日报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辽宁:“三篇大文章”越写越精彩_fororder_1642987184(1)

  新年伊始,一系列关于工业的权威榜单、名单陆续发布,辽宁省企业频频入围:4家企业入围全国石化民企百强;8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

  荣誉,折射出辽宁省工业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全力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数据,是更有力的说明。2021年,辽宁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占各自所属行业比重分别同比提高2%、2.1%和2.5%;29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全省累计89家,恒力石化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集成电路装备产值同比增长25%,新松、东软项目揭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重点任务,超大型智能油轮、110兆瓦级重型燃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2021年1月至11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辽宁,正在塑造工业新优势。

  赋“智”增“绿”

  鸿篇巨制破笔于谋划,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亦如此。

  去年3月起,辽宁省连续召开4次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透露出辽宁耕“云”种“数”、以智赋能的决心。

  2021年,辽宁省不断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智能化服务化改造,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梳理了320个已建成应用场景,发布了1453个应用场景需求在全国“揭榜挂帅”。建成沈阳海尔、大连冰山等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培育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13个,累计28个,位居全国第四位。推动20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领域试点示范。

  企业“腾云驾物”,需政府“牵线搭台”。去年,辽宁省共培育“精钢云”等3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近3万户。建设废钢等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探索绿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新路径。

  在辽宁省,越来越多的传统高耗能企业开始积极布局绿色转型赛道,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上游供应商的重要参考标准……低碳理念犹如一股强劲新风,在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引导产业向“绿”,辽宁省开展高耗能行业节能分析,梳理了黑色金属冶炼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情况,提出节能减排方向,预计“十四五”期间降低能耗11.2%。印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业政策速查手册》,引导地区规范发展。培育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98家,全省累计334家。通过实施绿色制造项目,企业制造过程绿色化率平均提高20%。加快本钢特钢电炉升级改造等5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295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对236家企业实施节能监察,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达标率99.3%。

  延“链”结“群”

  近日,由沈鼓集团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储气库用离心压缩机在黄草峡储气库完成了连续72小时试运行考核,标志着国内首台储气库注气离心式压缩机组一次性投运成功,开创了国内离心式压缩机组用于储气库注气工艺的先例。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去年,辽宁省制定了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链建设方案,确定24条省级、142条市级工业重点产业链,形成重点企业及产品、重点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编制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荐产品目录,推广517户企业933种产品。组织钢铁与装备等20次省内供需对接,促进产业协同、迭代升级。强化技术创新,研究提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措施,去年,辽宁省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7家,总量达到903家。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深耕产业链,让好项目、大项目连成片,辽宁省抓住重点环节发力,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建立网格化项目服务保障体系,逐项推动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去年共谋划“三篇大文章”项目1492个,总投资6768亿元,重点推进110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其中近30个项目已基本建成。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在扩面、提质、见效上下功夫:推进“老字号”企业智能升级、老设备更新改造、老品牌振兴发展;继续提升“原字号”企业的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菱镁营收占比;大力推进“新字号”企业集成电路装备、医药等产业发展。同时,集中力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积极开展整零共同体示范,推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配套联合体,为全省经济稳中有进提供支撑。(辽宁日报记者 孙大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