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件非遗作品“对话”辽宁40件文物
2022-06-14 09:39:16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巍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193件非遗作品“对话”辽宁40件文物 200余件古今雕刻绝活同台展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雕刻1

“精艺传承夺天工”展览现场。

  核心提示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辽宁省举办了“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8位非遗传承人的193件(套)作品,与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40件(套)雕刻类文物在这个展览上相遇,通过“物”与“艺”的相遇,传承文化,展开一次跨时空的无声“对话”。

  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

  此次专题展以辽宁特有的矿产资源非遗项目作为展示对象,遴选了鞍山岫岩的玉雕、阜新的玛瑙雕刻、抚顺的琥珀雕刻、本溪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大连的核雕和锦州的传统锡雕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囊括了8位传承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收藏在省博物馆的相同材质、工艺相近的文物一同展出,相互辉映,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诠释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让我们懂得祖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雕刻2

传承人刘洪亮(左)、杨克全(中)、于杰(右)现场演示雕刻技艺。

  身为80后的于杰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对阜新当地的玛瑙资源了如指掌,对蕴藏精雕细琢的玛瑙雕技艺非常痴迷,对玛瑙雕的“巧俏绝”运用自如,在雕刻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于杰出生于阜新农村,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在于杰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在展厅里,于杰的玛瑙雕作品《乡情》引起人们的关注。《乡情》仿佛一幅油画一般,金黄的葵花地、弯曲的小河、姐姐背着弟弟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幅场景,正是来自于杰难以忘怀的童年和乡情。于杰说,雕刻《乡情》的这块材料留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盯着它,忽然间来了灵感,童年的记忆清晰起来,他终于为这块材料找到了方向:金黄色的葵花田,上边的一点红色成了太阳,白色是姐弟俩的形象,而最外层的黑色成了远山。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说,此次专题展是继2020年“当青花遇上剪纸”、2021年“珍瓷剪影——传统手艺的时空对话”创意展后,又一次“博物馆+非遗”的创新尝试。

  为“绝活”注入青春气息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加入,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此次展出的85后冯月婷创作的《仿清康熙松花石荀式砚》《松花石盛唐琵琶纹砚》等40件作品中,在保留松花石砚传统内核的同时,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冯月婷是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这项古老技艺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返回本溪,她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将漆器和砚石结合,实现了为松花石上色的技术突破,并为每种创新器型和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雕刻3

传承人王运岫的玉雕作品《花薰》。

  流传于锦州地区的传统锡雕,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朴素追求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

  此次石岩的《纯锡花薰》《大银尊茶仓》《犀牛望月壶》等锡雕作品同样备受关注。锦州锡雕的传承人石岩让失传已久的锡包玉技艺重见天日并发扬光大。石岩在承袭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技艺,使作品造型立体、简约玲珑、收放自然。石岩说:“传统锡雕工艺流程复杂,其技艺的核心要素在于对每一道工序的精准把握。虽然叫雕,但是在锡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锻、塑、焊等多种技艺。”

  一枚普通的小小桃核,想要在这么小的东西上雕刻出精湛的作品,难度可想而知。大连的核雕传承人韩志耀却能在这小小的桃核上雕出“四大名著人物”“清明上河图人物”等。而最著名的就是根据明代魏学洢的文学作品《核舟记》的内容刻出来的《核舟》了。韩志耀是国内第一位还原“核舟”的雕刻家。韩志耀说:“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闪光的地方不在于技术多么高超,而在于传承二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此外,阜新玛瑙雕刻的非遗传承人杨克全、刘洪亮,抚顺琥珀雕刻的非遗传承人陈焕升以及雕出《花薰》的鞍山岫岩玉雕非遗传承人王运岫也在展览现场,展示雕刻技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作品创作过程,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传承人手中的“精雕细琢”,感受精彩作品背后的手艺之精,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匠心独运。

  此次展览展期两个月。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览和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目的是让非遗融入公众生活,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推动辽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辽宁日报记者 杨竞 文并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