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王巍):截至目前,沈阳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4%、即办事项占比达70.3%,网上实办率达94.2%,各项主要评价指标持续领跑全省。
7月27日,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在“‘振兴新突破、奋进新征程’——沈阳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摄影 张所文
“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
沈阳多维度、全方位推动“一网通办”效能提升。沈阳市“一网通办”“只提交一次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被省营商局评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
沈阳提供精准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看得懂、标准化,对政务服务实行清单式和平台化管理,市区两级14332项事项全覆盖入库管理,细化指南要素设置和说明注解,添加“百姓体”标签,累计上线办事指南35994项、公布指南要素超过565万条;累计上线33种特色主题、8个服务专区。
沈阳统一服务入口,累计完成38个市级,10个国家、省级自建系统全面对接;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运行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全市综合窗口占比已达85%;推动高频便民服务“掌上办”,累计上线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缴费等315项热点服务;强化电子证照应用共享。
沈阳聚焦便民服务、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次办好”,着力推动“公积金提取”“新生儿”“不动产过户”等36件便民服务“关键小事”上线应用;优化证照联合办理,探索实现行业许可与市场主体登记“一次申办”、营业执照与经营资质资格变更“一次变更”、服务市场主体“一网注销”,已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32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推动全流程“一网通办+数字化报建”,使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
沈阳还畅通各类咨询投诉服务渠道,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监督评价体系。线上全部办理事项实现“好差评”统一归集,线下2607个政务服务场所纳入“一次一评”管理体系。目前沈阳已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各类分中心铺设1088个监督二维码,累计受理问题198个,按时办结率100%;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解决疑难杂症,提供兜底服务;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整合,推动全市依托一个号码开展服务。
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今年,沈阳在“一网通办”改革基础上,深入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7月15日,沈阳“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2数字政府论坛上,荣获2022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被评为国家级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沈阳会同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等38个部门,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沈阳从需求侧、供给侧、平台侧三侧协同发力、并举推进,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能力,彻底改变企业群众“反复询问、反复提交、反复证明”的现状;加强数据共享、牵动业务协同,重塑党政机关、多元社会主体之间运行机制;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系统通、数据通、材料通、业务通,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沈阳按照基础梳理、数据汇聚、场景建设递进式并联推进改革,目前基础梳理工作基本完成。在国内首创“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5级业务梳理法,构建政务服务数据关系图谱,已累计梳理标准化事项1561项,细分情形5552个,形成标准材料2160个。
此外,沈阳还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备案”等40项“智能办”服务、“扶残助残”等5项“精品一件事”、“粮食收购资格备案”等2项“秒批秒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条件预检、情形引导、表单免填、材料免交等多种智能化服务,材料信息减免比例达到51.3%,平均申报时间缩短41.7%。
下一步,沈阳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调整职能配置,推出更多“好办、易办、智能办”的服务场景,7月底前加强智能服务能力,推出备案事项“秒批秒办”服务;8月底前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实现证明在线开具和调阅。
年底前,沈阳将通过全面数字赋能实现申请材料总数压减60%,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数突破1000大关。沈阳还将全力做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不断提升“一号感知”能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