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活河海文章 奏响开放新曲 ——看营口如何借势发力全面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
今年上半年,营口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占东北地区总量的61.4%。营口市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营口市在产业转型、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去年,营口更是审时度势,确定并实施了“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两大战略,推进全域开发开放,更好融入和服务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营口因河而生、向海而兴,122公里海岸线和79公里大辽河岸线,涵养人文历史和经济血脉,见证城市的发展变化,河海文化是营口的“根”和“魂”。
刚刚闭幕的营口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营口市大辽河沿岸地区综合规划设计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倾全市之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和开放能级。
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记者 佟利德 摄
留根铸魂
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
地处大辽河营口城区起点的营口造纸厂,是这座曾经的“轻纺城”近现代工业的肇始之地,曾经是新中国第三大造纸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张凸版印刷纸,用于《毛泽东选集》的印刷。2019年12月,营口造纸厂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从造纸厂到大辽河入海口的永远角,以沿河工业遗存、商埠遗存以及永远角湿地和西炮台海防遗存区域为主体,在加大遗存保护力度、保留城市记忆基础上,活化利用、放大价值,打造城市新的发展亮点和文化产业重要承载区。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的前期目标被锁定在文化记忆的挖掘上。
漫步大辽河岸畔,满眼郁郁葱葱,多处提升滨水空间功能的关键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去年以来,营口市腾出工业“锈带”土地近100万平方米,为统筹推进城区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治理腾出空间,打造河海风情街,开发百年气象站、老港码头、造纸厂,打通拓宽大辽河生态景观带,串联辽河文化创意区、新经济产业区和田园农业休闲区。
《方案》的中期目标是,依河拓展,打开空间,点子打在建设保留更新区上。在老城核心区,采取微更新方式增补设施短板,对低效工贸用地采取退二进三、退二优二,实现城市功能转型和优化升级。辽河文化产业带的长远目标是,有序启动战略发展区,统筹研判北三村、辽河大桥周边地区、河北滨河地区、渤海副中心和四道沟渔港区等外围区域发展潜能,为城市远期发展预留空间。
辽河文化产业带如此谋篇布局:大辽河岸线和大辽河入海口的西海海岸线以生态恢复为主,打造成高品质滨水休闲活力带,大辽河支流、劳动河、民兴河等建设成为七道生态走廊;深挖大辽河区域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形成田园农旅休闲、鸭舌岛运动游乐、老港文创商务、老城文化风情、红海滩鸟湾生态等8个功能区片区。总体目标是,打造北方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典范,建设成为营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
以港聚业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营口进出口总额实现2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3%,营口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占东北地区总量的61.4%,稳居全国第一位。
《规划》提出,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土地资源,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有序推动集装箱、液体散货等大型专业码头及深水航道建设,积极推进仙人岛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优化口岸服务,简化通关流程,压缩船舶、货物在港时间,提高港口作业效率。
百公里沿海产业带,高新区、自贸片区、保税区、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依次排开,产业空间广阔,土地、能源等要素配置能力强,母城服务配套成熟,“港产城”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百公里沿海产业带,宛如向海力挽的长弓,张力十足,蓄势待发。港口,是长弓搭箭点、开放新引擎、产业强磁场。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东北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扎实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及供应链、城市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加快建设大宗物资集散、交易、交割中心。
河海交融处,高新区、自贸片区、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四区叠加”,制度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国际商品直营仓惠及区域消费者,食品化妆品保税分装、保税维修和维修再制造、冷链物流产业雏形初现、生机勃勃。
今年上半年,总投资120亿元的陆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16亿元的中交LNG接收站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三峡燃气联合循环调峰发电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营口清洁能源产业御风启航。
建设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被纳入《规划》:“一核引领”“三区示范”“多区联动”。“一核引领”,以盖(州)鲅(鱼圈)同域为主体,打造核心区。“三区示范”,分别依托仙人岛港区码头资源和能源化工产业基础,打造仙人岛临港新型能源化工集聚示范区;依托辽河历史文化产业带,打造辽河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北海经济开发区,打造北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康养示范区。“多区联动”,联动自贸片区、沿海产业基地、大石桥经济开发区、南楼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盖州市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大石桥市建设世界级镁制品加工基地,老边区建设全产业链专业网红经济城,站前区主要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沿海产业基地建设千亿级绿色精细化工示范园区。
同频共振
下好新时代开发开放“一盘棋”
在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布局中,营口既是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出海口,又是沿海经济带的主轴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营口是东北亚经济圈、“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开放优势突出,气场强大。
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战略是营口提升开放能级,实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营口市委提出“构建‘两核两带’、建设‘四个城市’”的新时代营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
在“两核两带”发展布局中,南部城区核,就是以鲅鱼圈为核心,以港口为支撑,加快盖州、鲅鱼圈同域化,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北部城区核,就是以站前、西市主城区为核心,以辽河为依托,加快大石桥、老边一体化,打造辽河文化产业带,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
为确保两大战略实施,《规划》和《方案》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市域统筹,把“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各展其长,协同发展,实现开放共赢。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健全成立“港产城”融合发展、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两个工作专班,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城市随着港口壮大和产业发展而成长,城市成熟度、精气神、市政民风又不断滋养着港口的壮大和产业的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营口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功能品质、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加井然有序、和谐安定、高效便捷,更具市政民风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礼德诚信之美。全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八大行动,清理城市“八乱”问题2.5万余处,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等计划内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营口市在全国97个地级以上参评城市中排名第27位。
“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港聚产、以城聚产、港城共兴,“1+1+1>3”的协同效应和共振效应,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有序、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从大辽河流经营口的起点到营口沿海南端的仙人岛,从河海之滨到东部山区,河海新营口走下蓝图、走进时代。怀河之深流,拥海之潮头,向着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目标,百年港城再出发。(辽宁日报记者 高汉雷 佟利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