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 对话黑吉辽农业基层代表:让中国农民种粮更有奔头
2023-03-13 20:04:5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巍责编:李胜兰

  开栏语:仓廪实,天下安。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近年来,在端牢“中国饭碗”上下足了功夫,既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也不断创新培育新品种,用农业科技煮香“中国饭”。  

  近日,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吉林频道、辽宁频道共同策划推出“‘东北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系列报道,邀请三省的基层代表、农业专家为东北农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为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  

  国际在线报道:惊蛰已过,春分将至,冻结的土地逐渐化开,位于世界肥沃黑土带上的中国东北地区,新的能量即将迸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条件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让种粮更有奔头,促进乡村振兴,也成为今年来自东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共同关心的话题。

  张德斌:农民当“股东” 奔上“致富路”

“东北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 对话黑吉辽农业基层代表:让中国农民种粮更有奔头_fororder_图片1

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斌  受访者本人供图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的核心问题。如何让种粮更有奔头,始终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斌记挂在心头的要事。

  战家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2018年,村里抓住土地流转的契机,成立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经营权作价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作价入股的合作社,一方面可以保证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入股社员的收益。”张德斌介绍说,成立合作社后,社员的收入翻了不止一番。2022年,战家村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60万斤,社员从合作社分到的收益每亩达到750元左右,远远高于以前村民自己种粮每亩200元左右的收益。

  高产高收的背后,是统一管理的合作社给农业插上的科技“翅膀”。从播种、田间管理再到收割,合作社都实现了机械化管理,特别是在田间管理阶段引入了植保、无人机打药等高科技手段,使农业效率大幅提升。合作社还尤其注重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得让土壤能够可持续地经营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好土地。”张德斌表示。

  朱亚波:产业有发展 留下青年人

“东北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 对话黑吉辽农业基层代表:让中国农民种粮更有奔头_fororder_图片2

全国人大代表朱亚波  受访者本人供图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推动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村里能有高端的产业项目,留住年轻人,这样年轻的农民也就不外出了,做到‘创业不出镇、挣钱不离乡’。”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农民朱亚波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青年留下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榆树市是吉林省著名的产粮大市,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去年,朱亚波所在的十三号村玉米每公顷增产2000斤左右,村里还建起了160栋大棚,种植蔬菜、葡萄等果蔬。道路整修了,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健全了……“村里的环境和生活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朱亚波说。

  “我们村包括榆树市都是吉林省种植玉米的重要产地,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前景大有可为。”朱亚波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农村新建一批深加工高端产业项目,让玉米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加深和延长产业链。

  孙斌:引进好人才 金融助兴农

“东北粮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 对话黑吉辽农业基层代表:让中国农民种粮更有奔头_fororder_图片3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  受访者本人供图

  “乡村振兴不单是收入、环境等问题,还是一个持续发展和振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桦南县鸿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斌认为,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产业是根基,金融是关键。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走进乡村?孙斌表示,有吸引力的特色产业项目和好的人才政策缺一不可。东北还须通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来着力培养一批爱农村、懂农村、留得住、干得好的专业人才队伍,并通过设立“人才培养基金”、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支持力度等人才政策,吸引调配人才流动,通过留住人才,让乡村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此外,让金融“活水”畅流,将有力助农振兴。孙斌认为,应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文 黄非 杨薇 于灵爽 王胜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