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开幕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话绿色建筑发展
2023-05-15 17:50:0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5月15日,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及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开幕。20多位院士大师、24个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主管部门领导、50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数千名参展企业代表齐聚沈阳,共话绿色建筑产业美好未来,共商沈阳振兴发展大计。

  本届大会以“推广绿色智能建筑、促进城市低碳更新”为主题,分为会议活动和展览两大部分。会议活动部分包括召开绿色建筑综合会议、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技术交流大会以及各项专题会议共50余场。展览部分主要包括举办绿色建筑展、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展两个主题展,展出面积为1.4万平方米,同期还将举办示范项目参观等系列活动,活动持续到5月17日。

  开幕式上,辽宁省副省长靳国卫、沈阳市市长吕志成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宣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贺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作主旨报告。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商绿色建筑发展 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开幕_fororder_图片2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展示的盾构机模型 摄影 张琪

  展览首日,全国百余家顶尖企业展示了在绿色低碳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智慧住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据介绍,本次展览现场注重场景化应用、浸入式体验,搭建绿色宜居住房样板间及建筑机器人、全屋智能家居等可供参观者现实模拟、互动体验的展品。活动当天,全国绿色建筑综合论坛举办,内容涵盖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光储直柔实现建筑零碳用电、老旧小区改造与未来社区、绿色智慧城市与数字化转型、绿色建筑等。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商绿色建筑发展 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开幕_fororder_图片3

中建八局展示的爬壁式弹性波机器人 摄影 张琪

  沈阳市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政策规划、推动示范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在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先后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国家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100%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审批,相继出台了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沈阳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积极推进高星级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建设。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商绿色建筑发展 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开幕_fororder_图片4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科技设计处主任科员安静接受媒体采访 摄影 张琪

  “沈阳市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100%按照绿色建筑要求审批,到2025年,计划实现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镇地区8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区和县城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科技设计处主任科员安静介绍道。

  作为建筑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沈阳在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方面优势明显。沈阳市从2009年开始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先后成为国家首个现代建筑产业试点城市、首批现代建筑产业示范城市、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形成了19项地方技术标准和18项配套政策,培育了东北设计院、中辰、三鑫、亚太等6家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22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占同期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60.3%,沈阳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

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共商绿色建筑发展 第十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开幕_fororder_图片5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部工程师武凯华接受媒体采访 摄影 张琪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部工程师武凯华表示:“未来沈阳将以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等先进技术在各类工程项目上的应用,同步培育智能建造优质企业,加快建设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园。沈阳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新建建筑比例75%,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在沈阳的协同发展,为国家智能建造贡献沈阳力量。”(文 张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