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李宛妍
“202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62.1亿元;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全省进出口总值7659.6亿元;省市联动发放惠民消费券及补贴6亿元……”1月25日,在2023年辽宁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殿辉介绍了2023年全省商务工作情况。
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
辽宁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殿辉作新闻发布 摄影 李宛妍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62.1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7.2%)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额显著提升,全省限上零售额实现4013.9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6.5%)4.8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类,汽车类及石油及其制品类均有所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24.9%。
招商引资继续较快增长。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省政府工作报告预定目标6个百分点。全省到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8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9%。第二产业进资持续提升,其中,制造业到资同比增长3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省外资金主要来源地,共到资5857.5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省总额的73.2%。
对外贸易总体平稳。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值7659.6亿元,其中,出口3535.6亿元,进口4124亿元。全省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1.5万家,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增强。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五成。对日、韩进出口1535.3亿元,增长2.5%;对俄罗斯进出口549亿元,增长53%。
搞促销、促外贸、抓招商 推动高水平开放
着力扩内需促消费,有效激发消费动能。2023年,辽宁省商务厅以“主题活动”来点燃消费热情,以“多业融合”来创新消费场景,以“培育品牌”来促进生活服务消费,以“城乡联动”来壮大消费载体,“以展为媒”来营造消费氛围。全省组织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系列活动近3000项;省市联动发放惠民消费券及补贴6亿元;举办“2023辽宁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实现150亿元;举办第二届世界华人美业大会,现场签约额4.6亿元。
综合施策促外贸,全力稳住基本盘。2023年,辽宁省商务厅开展RCEP及自贸政策培训,服务各类外贸企业超过5000家;全年组织近2000家企业参加100余个境内外国际性展会,成交额超400亿元;第十四届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第四届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和第十五届全球食品冷链大会带动进出口20亿元。
狠抓精准招商,深化国内外产业项目合作。高效推进宝马、沙特阿美、SK海力士、希杰、华润等重大外资项目70余个;高水平打造国内招商品牌、辽洽会现场签约项目271个,签约总额5863.4亿元,创历届之最;举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签约总额超3000亿元;制定《积极引进外资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先后举办德企、日企、美企等外资企业圆桌会议,解决问题53项。
推动高水平开放,巩固优化发展环境。辽宁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实施意见》,推出促进外经贸发展的“黄金九条”政策;组织企业参加哈洽会、中俄博览会,现场及意向成交5790万元和31.4亿元,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吸引37个项目签约;提升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全方位强化经开区支撑引领,推动辽吉两省开发区签订60多份合作协议,9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23个;组织200余家企业参加厦洽会、东博会、中非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组织企业赴沙特、科威特、卡塔尔,推动洽谈项目35个;聚合力推动海陆大通道建设,争创中欧班列(沈阳)国家集结中心。
刘殿辉表示,辽宁省商务厅将聚焦“1个目标”,即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瞄准“坚持全力向北开放、聚焦东北亚、紧盯欧美、拓展中西亚、辐射东南亚”五个重点方向;实施打造枢纽扩开放、提级增能筑平台、引强延链拓招商、增量提质强外贸、创新联动促消费、引育升级创名展和优化环境树新风七大工程,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更大的商务力量。(文 杨薇 李宛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