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4月26日电(赵健彤) “沈阳入选2023年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刘克斌用简洁的文字和一张带有证书和奖杯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个沉甸甸的荣誉。
2023年,沈阳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美誉度,倾情打造“听劝”品牌,通过“主动听、立刻改、用心办”,加速旅游环境和服务的优化提升,实现文旅发展向上升级。“真诚听劝”换来了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和全线飘红的旅游收入,更得到了真心实意的好评,留住了游客的心。
刘克斌在社交平台晒出沈阳入选2023年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
2024年,如何延续文旅火热的发展态势?沈阳提出升级“听劝”“宠且”文旅品牌,希望用“真诚待客”再一次破圈突围。
花式“接且” 将“宠”进行到底
“且”是东北方言中客人的意思,“招待且”“陪且”“请且”都是东北人热情好客的朴实表达。
沈阳提出游客就是“且”,“宠且”要从“接且”开始。
今年以来,沈阳跨越上千公里南下“接且”,从广东广州、深圳,再到福建厦门,文旅部门用实际行动回应网友喊话,通过真诚、幽默的互动形式,推介沈阳的美景好物,在南海之滨,让“宠且”品牌深入人心。
沈阳文旅部门在厦门开展快闪活动。受访对象供图
为回馈冬天“小砂糖橘”的来辽之旅,沈阳文旅部门还对接航空公司恢复了“沈阳——桂林”往返直飞航线,“接且”便捷来沈,同时针对广西游客推出景区专属优惠,实力宠粉。
家门外的“接且”收获好评,家门口的“接且”也玩出了花样。
每逢节假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站、沈阳北站出站口,文旅部门开设的“沈阳文旅服务驿站”便开启“接且”模式,为来沈游客提供便捷、暖心的文旅服务,送上搓澡巾、鸡架、手绘地图等伴手礼。在机场二楼入口安检处还设置了独具特色的“送且”服务驿站,准备特色好礼为返程游客饯行。
花式“接且”的行动背后,是“宠且”模式的具象化表达。“把游客捧在手心里是我们沈阳人的待客之道,‘宠且’就是要让游客感受到沈阳的真诚、用心和努力,从而真正爱上沈阳。”刘克斌说。
工作人员在沈阳文旅服务驿站为游客讲解手绘地图。新华网发 张文魁摄
丰富产品 营造全新体验
在东北,家里来“且”了,得把“硬菜”拿出来。2024年清明假期,沈阳结合春季游主题,准备了一系列文旅“硬菜”,吸引游客观光打卡。三天假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88.08万人次,日均游客量同比增长155.65%,旅游收入32.51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95.28%,用实力圈粉,再次收获了一波流量。
不过在沈阳文旅部门看来,流量是成绩,更是激励。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沈阳深层次挖掘消费场景,创新文旅产品供给,以“2024爱沈阳·春天花正开”为主题,创新推出70余处最美赏花地、44项精品展览、50余场精彩演出、50多项文体赛事以及8条“春天花正开”精品线路,为游客奉上全新文旅大餐。
与此同时,结合网络上年轻人热衷的“盖章卡戳儿”集章式旅游新玩法,沈阳也整理了包含文博场馆、高校、商场等在内的盖章攻略,期待“章友”们在沈阳集合,在走走逛逛中,解锁“隐藏款”印章。
网友展示的沈阳博物馆相关印章。受访对象供图
此外,沈阳深度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发布2024爱沈阳城市文体旅品牌,推出英雄沈阳、工匠沈阳、古韵沈阳等24个沈阳主题故事和24个经典场景;举办2024东北亚(沈阳)文化旅游创意博览会等24项精彩活动;着手开发“这‘礼’是沈阳”24份城市礼物,着力丰富文旅活动和场景供给,全面提升沈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品供给力、产业竞争力。
升级服务 回应游客诉求
“刘局,今年能再多安排几场演唱会吗?”
“谢谢刘局!让我们一直期待的舞剧能在沈阳演出!”
“五一要去沈阳玩了,哪里是必去的?请刘局推荐!”
……
有响应、有举措、有改变,刘克斌的“事事有回应”,让他的社交账号评论区被网友戏称为“可以实现愿望的许愿池”。
但如何让游客更满意,一直是充满“新挑战”的“老任务”,“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体验,旅游服务质量往往是更大的考量。
清明假期,游客在沈阳游玩。新华网发 单兴卓摄
面对这个难题,刘克斌分享了沈阳“宠且”背后的服务细节。“首先是通过‘12345-9’迎且热线了解诉求。其次,我个人的新媒体平台每天也会收到上千条私信和评论。如果事情不在我处理范围之内,我会转给相关部门,他们响应后会在第一时间把处理结果同步给我,再由我反馈给游客和网民,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生态。”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打通了游客的诉求渠道,拉满了游客安心、舒心、暖心的情绪价值,也让沈阳文旅精细化、人性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真诚“宠且”带来的是目的地重游黏性上升,以真心换真心,必然会让“流量”变“留量”。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沈阳酒店、景区咨询量、预定量呈增长态势。
“对于沈阳文旅人来说,游客的满意比金子还要珍贵。我们会继续把游客捧在手心里,把‘听劝’‘宠且’文旅品牌做好做强。”刘克斌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