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双塔区:低空经济蓄力“高飞”
2025-02-24 09:43:11来源:辽宁日报编辑:王巍责编:蒋硕

  原标题:建成120米以下低空应用场景,着手建设千亩产业园 朝阳双塔区:低空经济蓄力“高飞”

  2月20日,朝阳市双塔区举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暨项目签约大会。会上宣布:双塔区成立国有低空运营公司,且已建成120米以下低空应用场景;制定出台了低空产业发展规划……双塔区正在高质量书写低空经济“先行示范”新答卷。

  以“低空蓄势 飞在朝阳 万亿经济 双塔先行”为主题的大会,由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朝阳市双塔区委、朝阳市双塔区人民政府、朝阳市发展改革委承办。

  为期一天的大会,各类活动丰富多样,涵盖主题演讲、合作签约、嘉宾座谈、发布推介、无人机集群表演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低空经济魅力,并以此促进各方交流合作。

  会议期间,国家部委有关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和专家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生态建设、低空快递物流等,分享了前沿观点和深刻见解,为参会者带来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发展新思路。

  同时,辽宁朝阳(北京)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工作站揭牌,并举行了颁发朝阳市双塔区低空经济产业高级智库主任专家聘书和朝阳市双塔区低空经济产业招商大使聘书等仪式。

  此次大会的重头戏是10个项目集中签约:双塔区政府与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新邮智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啄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唐永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子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航虹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当地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新邮智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刚说:“我们之所以选择朝阳双塔这片热土,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里,政府部门不仅办事高效,还推出了‘四零服务’——零等待审批、零成本入驻、零距离配套、零干扰运营,让企业轻装上阵,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双塔的用心与诚意!”

  企业家所言仅仅是一个方面,低空经济在双塔区能够“一跃而起”,靠的是合力。

  ——这里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年降水平均450毫米左右,年可飞行时间达330天左右;可辐射使用朝阳全市近1万平方公里空域。这里有着东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量最大的朝阳机场。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年在训飞行学员400余人,2024年平均组织318个飞行日,飞行4.43万个小时。

  ——低空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更被业界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双塔区抢抓机遇,300米以下空域全面开放,同时双塔区正在全力推动全区500平方公里永久适飞空域申报工作,企业“即签即飞”。

  事业等不来、要不来,手握比较优势,借力“东风”,双塔区埋头苦干。双塔区委书记李鸿雁说,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推动双塔经济腾飞的“关键一跃”。过去一年,双塔区以创新破题、以产业筑基、以应用为本,交出了三张亮眼答卷。

  “创新答卷”:加入民航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国有低空运营公司,获得《民航局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聚焦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朝阳双塔大学科技园,入驻专家团队22个。

  “产业答卷”: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破局成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规划建设10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金额突破120亿元,投资21亿元的远信无人机固态电池开工建设,国家航空森林灭火实训基地、国家气象机动观测东北分中心、辽宁应急航空护林站开工在即。

  “应用答卷”:建成120米以下低空应用场景,外卖配送、防灭火无人机常态化运行。低空管理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初步实现500平方公里空域通信、导航等功能,确保“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着眼未来,双塔区锚定建设国家级低空产业综合集聚区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低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规划中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一核两翼三区”的科学空间格局,即以朝阳机场为核心,全力打造通航运营中枢,使其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东西两翼分别布局智能制造与创新研发板块,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活力;形成教育培训、文旅体验、应急救援三大功能片区,实现产业功能的合理分区与协同发展。

  双塔区区长张爱军介绍,眼下,双塔区正在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低空产业发展。全力建设通用航空器制造基地、通用航空器试飞检测基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中心、低空科创基地,夯实产业根基;以无人机检测检验、培训考试、试飞适航及审定技术为突破口,吸引无人机及相关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

  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建设低空智联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辽宁应急救援航空护林站、新邮智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大项目落地,年内形成产能。

  同时,双塔区拓展应用场景,释放产业活力,以“低空+”为主攻方向,推动低空飞行与农业、林草业、应急救援、文体旅消费、公共服务、物流运输、教育培训、维修八大低空领域深度融合,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海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