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生态环境分局:柔性执法有温度 化解难题解民忧
2025-03-20 14:23: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巍责编:蒋硕

  为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涉诉问题,一直以来,沈阳市皇姑生态环境分局在环境信访案件处理中采取温情执法,化解矛盾,扎实推进信访工作。

  集中投诉:噪声惊扰下的民生诉求‌

  近期,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77-32号附近多位居民反映,紧邻住宅楼的腾鹰科技数字产业大厦楼顶突然出现二十余台大型空气源热泵设备,夜间运行时发出持续低频噪声,严重干扰睡眠。“机器一开,家里窗户都在震动,孩子写作业都没法集中注意力。”一位投诉人描述道。短短两天内,皇姑生态环境分局累计接到十余件信访案件,矛头直指腾鹰联创(辽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供暖设备噪声问题。

  皇姑生态环境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执法人员多次深入实地勘察。经调查发现,该科技园因未接入集中供暖,于楼顶安装二十四台空气源热泵机组用于冬季取暖,设备距离最近居民楼仅15米,且夜间运行时段(22时至次日6时)噪声值显著超标。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该区域属二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噪声限值为50分贝,而现场实测值达65分贝。

     执法温度:普法先行引导企业担责‌

  面对企业设备合规性质疑与居民迫切诉求的双重压力,皇姑生态环境分局选择“普法开路、服务跟进”的柔性执法模式,分局法制科联合执法大队组成专项工作组,向腾鹰联创(辽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关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施工”的规定,以及《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中企业环境管理主体责任条款‌。

  “起初企业认为设备采购合规,对噪声影响认知不足。”参与执法的孙佳正回忆。执法人员现场展示第三方检测报告,警示企业“合规采购不等同于合法运行”。经三次面对面普法座谈,企业负责人逐步认识到噪声治理的紧迫性,承诺立即停用部分设备并启动降噪工程。

     攻坚克难:43万隔音屏背后的政企民协同‌

  整改初期,企业尝试通过减少夜间运行设备数量(从24台缩减至8台)缓解矛盾,但实测噪声仍达55分贝,部分居民情绪激动,质疑整改诚意。皇姑生态环境分局立即搭建“三方对话平台”,组织企业、物业、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现场公示整改方案:第一,‌紧急管控,22时后全面停用设备,企业自购电暖器保障办公区供暖;第二,‌工程治本,投资43万元安装双层复合隔音屏,采用“吸声棉+阻尼涂层”的组合工艺;第三,‌长效监督,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周开展噪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至居民微信群。

  施工期间,执法人员每日驻场监督进度。企业为兑现“禁启设备”承诺,紧急调拨数十台电暖器,宁可承担每日超万元电费成本。“环保是底线,居民健康不能打折扣。”企业总经理丁博在整改通报会上表态。

 ‌    治理升级:从个案突破到区域共治‌

  随着最后一块隔音屏安装完毕,第三方检测在大厦周边四个点位实施昼夜噪声监测,显示昼间噪声值降至60分贝以下,夜间噪声值降至50分贝,符合二类功能区标准。

  皇姑生态环境分局并未止步于此,执法人员对周边环境地毯式开展溯源排查,对3公里内12家商业综合体开展噪声专项检查,约谈2家存在设备隐患的企业。印制《商业设施噪声防治手册》,指导企业建立环境风险自查机制;对周边餐饮企业开展油烟净化巡查,指导商户正确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建立台账。

  腾鹰科技园噪声治理案例,折射出新时代环境执法的深层变革——‌从“罚单驱动”到“责任唤醒”,通过耐心细致的普法宣传,激发企业自主治污动力;‌从“单向管制”到“多元共治”‌,搭建居民、企业、政府协商平台,破解“整治—反弹”怪圈;‌从“末端应急”到“源头预防”,将噪声评估纳入商业项目环评前置条件。皇姑生态环境分局坚信,执法既要有刚性底线,更要有服务温度。43万元隔音屏竖起的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法治威信与民生福祉的双重守护。(文 李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