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李阿姨(左一)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 供图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沈阳72岁的李阿姨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正在经历为期一个月的“静默康复期”。作为辽宁首位享受国家集采政策的患者,她将在专业指导下逐步唤醒“沉睡”的听觉。
李阿姨打从记事儿起左耳就听不到声音,一直依靠右耳。可是三年前,她的右耳突发性耳聋,虽然积极治疗,配了助听器,但听力还是在下降。
女儿带她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看病,从耳鼻喉科主任李洪波处得知可以置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力,但高昂的价格让李阿姨望而却步,她说:“我都72岁了,还能活几年呀,花十多万不值得。”
转机出现在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后。2025年3月3日,电子耳蜗纳入国家集采并按照医保乙类管理,辽宁省于3月25日执行该政策。李洪波告诉李阿姨:“术后自付不到3万元就能重启听力。”
4月7日李阿姨办理入院,4月9日上午顺利完成手术。预计5月中旬完成首次开机调试。
术中,李洪波团队要将直径1毫米左右的电极精准植入耳蜗。但植入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静默期(术后1个月),电极与神经建立生物连接;开机调试(术后第30天,激活设备并设定基础参数;康复训练(持续3-6个月),通过声场刺激重塑听觉中枢。
据李洪波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手段,尤其适合听力损失在80dB以上、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对于语前聋的儿童,越早植入效果越理想;对于语后聋的患者,术后1至3个月就能恢复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可以减少因听力障碍导致的孤独、抑郁或认知功能衰退。以往,人工耳蜗价格昂贵,单侧耳蜗费用达10万余元,并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许多患者难以承担。随着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单侧耳蜗费用降至5万元左右。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纳入乙类报销范围,患者仅需自付2.5万-3万元左右,总治疗成本下降超50%。(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