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闯、大胆试”辽宁全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2025-04-15 17:10: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巍责编:蒋硕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已至,辽宁正以“大胆闯、大胆试”的担当抢抓机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让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

  4月15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爱东介绍了辽宁省科技引领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有关情况。沈阳新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刘明、大连德泰科技(超算)公司(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宋贵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茂、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王莹、觅视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军回答记者提问。

“大胆闯、大胆试” 辽宁全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_fororder_黄非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黄非

  许爱东介绍,辽宁全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能源化工、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医疗等领域的研发及应用,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作中,辽宁有三方面优势。

  一是辽宁省科教资源富集。辽宁在机器人整机设计、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优化决策、计算流体力学等方向,形成了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研发体系。

  二是辽宁省产业基础雄厚。辽宁省工业体系完整性全国领先,其中,航空装备、海工装备、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人工智能赋能提供了丰富场景。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标志着其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截至目前,辽宁省算力规模达1600P,仅沈阳和大连2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就达800P,孵化出3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开展应用示范。

  三是辽宁省应用场景丰富。除了体系化的工业场景,辽宁省在文旅、医疗、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样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些都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提供了广阔且丰富的应用场景。

  辽宁省坚持“以用促研”,推动大模型技术在重点行业深度应用,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行业智能化标杆应用案例。

  面向能源化工领域,辽宁省拥有“智能化工大模型”“国产化平台新能源大模型”“化学品风险预测大模型”等一系列优秀大模型,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版”,实现催化剂评价-工艺开发-工厂运行全流程智能化,支持工艺流程自主优化设计,将传统研发周期压缩30%以上,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辽宁省拥有“工业缺陷检测大模型”“精密零部件设计大模型”等一系列优秀大模型,其中东北大学研发的“工业表面缺陷检测大模型”在集成电路、钢铁冶金、装备制造等工业领域缺陷检测方面具有优秀识别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模型在工业场景下检测精度低、泛化性差等问题,可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面向智慧农业领域,辽宁省拥有“现代农业大模型”“农药大模型”等一系列优秀大模型,其中由觅视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推出的“现代农业大模型”,适用于农林牧渔智慧化种养方面。通过精准病虫害预警、智能生长调控、资源动态优化等功能模块,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劳动力依赖程度高、环境预测精度低、生产管理粗放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面向智慧医疗领域,辽宁省拥有“皮肤病理辅助诊断大模型”“生物医学大模型”等一系列优秀大模型,其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发的“皮肤病理辅助诊断大模型”基于专家视点采集技术,获取顶尖专家诊断逻辑和经验,解决了复杂度较高的皮肤病理诊断的难题。

  面向文娱消费领域,辽宁省拥有“商思产业大模型”“天星大模型”等一系列优秀大模型,其中由辽宁商本数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商思产业大模型”,通过自研大模型为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商业查询及辅助决策服务,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业、机构及个人用户。从企业画像、产业经济、地区产业结构、招商引资、科创企业挖掘等方向,实现多场景的信息获取与智能分析。

  在工业软件、政务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大模型技术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

  此外,许爱东表示,4月17日至4月25日,辽宁省将举办辽宁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青年AI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届时将介绍未来3年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发布科技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 黄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