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是国际肝豆关注日。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铜代谢障碍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尽管我国已建立规范的诊疗体系,但在基层地区,该病的漏诊、误诊问题依然存在。
日前,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肝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云飞,在国际肝豆关注日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罕见疾病,并科普了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知识。
高云飞介绍,肝豆状核变性,是因铜转运ATP酶β(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易漏诊、误诊。该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多见,5岁至35岁多发,发病年龄小于10岁的患者多以肝病症状首发。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当。
高云飞表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因受累器官和程度不同而异,主要表现为肝脏和/或神经系统受累。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相对较早(大于2岁就可能发病),神经系统病变常较肝病晚10年出现(通常大于15岁)。此外,还可出现眼部异常、溶血、肾脏损伤、骨关节异常等多种临床表现。
高云飞指出,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要进行饮食管理,严格低铜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贝类、坚果、巧克力及蘑菇等高铜食物;饮水建议使用去离子水。
在我国,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虽发病率低,但对患者个体及家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疾病罕见,但关注不应罕见。提升公众对罕见病的科学认知,尤其是掌握像肝豆状核变性这样疾病的防治知识与技能,不仅关乎患者个体的健康,更是筑牢全民健康防线、维护社会卫生安全的共同责任。”高云飞说道。(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