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 | 沈阳社会救助:提升救助标准 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2025-07-23 13:01: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薇责编:蒋硕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沈阳民政以“振兴新突破”为号角,将为民初心化作切实行动,从养老服务体系构筑的温暖保障,到殡葬改革传递的人文关怀;从婚俗新风点亮的幸福时刻,到社会救助托举的民生底线……每一处民生细节都镌刻着民政人的担当。

  2025年7月23日起,沈阳市民政局、沈阳市福利彩票中心联合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推出“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系列报道,全景展现沈阳民政系统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与阶段性成果。本期,我们介绍沈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沈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救助标准提高以及创新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困难群体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上半年,社会救助处深化“五心救助”工作法,采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创新方式,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摸底排查。通过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4个比对模型,精准筛选出10000余条疑似困难人员信息,并下发基层进行入户核查。今年以来,已有381人新纳入低保保障范围,1723人被纳入重点监测,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沈阳社会救助:提升救助标准 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_fororder_民政系列1

加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会议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在政策支持方面,沈阳印发了《沈阳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申请异地受理的通知》,开展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专项救助与慈善帮扶: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社会救助处积极沟通医保、教育、房产等部门,共同做好专项救助工作。今年以来,医保部门对困难群众门诊和住院费用共实施医疗救助9.6万人次,支出资金4366万元;教育部门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32万人次,支出资金12478万元;房产部门为7738户困难群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162.66万元。此外,民政部门还为1531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减免了基本殡葬费用,并对困难群众给予取暖救助,确保他们温暖过冬。

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沈阳社会救助:提升救助标准 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_fororder_民政系列2

2025新春慰问活动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沈阳还创新“救助+保险”新模式,为全市困难老年人缴纳意外伤害保险,实现4万余名困难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的全覆盖。同时,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处理问题111件,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救助标准提高:保障有力,温暖人心

  为合理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社会救助处积极沟通市财政局,根据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提标幅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3.5%,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6%,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提高3.5%。

  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2.37亿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9655.65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2025沈阳民政进行时|沈阳社会救助:提升救助标准 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_fororder_民政系列3

走访慰问 供图 沈阳市民政局

  创新试点工作: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社会救助处稳步推进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和“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

  深入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围绕建立需求评估指标体系、编制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构建社会救助网络等试点任务,通过经济、健康、就业、居住、监护等6个维度,对访视、托养、看护照料等16个服务事项,分别设置评估指标、评分标准,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评估模型并计算需求等级。编制形成《沈阳市物质类社会救助供给清单(2025年参考版)》和《沈阳市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清单(2025年参考版)》并嵌入系统平台,实现社会救助政策供给信息化、标准化。

  康平县已被民政部列入“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启动试点地区。下一步,将选取两个街道试点实施工作队伍融合、对象认定衔接并轨等措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下半年,社会救助处将指导各地区在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排查过程中,重点摸排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形成服务类社会救助需求清单。同时,升级市民政局“大救助”系统,开发服务类救助需求供给自动匹配、及时推送转介、服务记录汇总功能。

  沈阳社会救助将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文 张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