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辽宁地域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组织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辽宁传媒学院、辽宁省博物馆等机构,围绕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半部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策划将于近期推出“聊斋在辽宁”主题系列活动。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副馆长郭彧介绍,本次活动聚焦文学经典《聊斋志异》与辽宁的深厚渊源,通过“文学、文博、文艺、文创”四文融合,让百年经典焕发时代生机,为公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体验,打造辽宁文化IP,助力辽宁文化强省建设。
文脉传承·古籍焕新行动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立足馆藏国家级珍贵文献《聊斋志异》手稿(半部),启动“《聊斋志异》手稿辑佚出版项目”。
2023年,工作人员于国家图书馆发现重要文献《聊斋志异逸编》。项目团队以此为基础,结合馆藏半部手稿及青柯亭本,运用系统性文献整理与数字化技术创新,首次实现手稿残本与逸编文献的合璧整理,定位佚失篇目,完成《聊斋志异手稿全本》初稿,填补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空白。目前,该书稿已进入校对出版阶段,预计2025年底正式出版,届时将配套举办《聊斋志异》主题展览。
同步启动的“蒲松龄手稿字库”工程,是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北大方正,利用AI技术从馆藏近20万字手稿中,剔除非蒲氏书体,归纳提炼出标准行楷、隶书字体。该字库涵盖简繁汉字9664个,已完成设计并进入校对环节,预计7月末建成。
这不仅是复原稿本原貌的核心工具,为《聊斋志异》版本学研究树立新坐标,更开创了“文献考据+数字技术”双轨并行的古籍数字化新范式,为清代文人手写体研究提供了实物范本。项目后续还将推出手稿影印本、仿真书、数字交互系统等衍生成果,让珍贵文献以更鲜活的方式服务公众。
文艺创演·经典新绎行动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正在倾力创作小剧场话剧《聊斋志异之小翠》。该剧改编自《聊斋志异》同名经典篇目,在保留古典志怪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当代喜剧元素。
剧院将充分发挥小剧场空间优势,通过创新的舞台设计、灯光音效及表演,拉近观演距离,增强互动性,着力营造奇幻氛围,力求带给观众全新的沉浸式视听感受。
产业激活·创意共生行动
辽宁传媒学院以《聊斋志异》为创作蓝本,打造《狐嫁女》《崂山道士》动画微短片及海报。目前,学院正积极推进“小倩”IP形象的手办、盲盒开发,并基于《画皮》故事情节进行Online绘本漫画创作。
下一步,计划创作500集《聊斋志异》主题系列绘本及动画衍生作品;完成《聊斋志异》全本角色IP设计及系列手办开发;筹备拍摄《聊斋志异》主题短剧。
同时,辽宁省博物馆依托辽宁传媒学院设计的IP形象,积极开展聊斋主题文创工作。一方面,开发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吸引力的数字文创与实体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展厅优势,在“辽博雅集”区域增设“聊斋志异文创专柜”进行线下销售,并依托辽博官方平台开启线上销售渠道,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效益的双赢。(文 杨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