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酸菜产业发展搭平台、畅渠道 让“酸香”飘向世界
2025-07-28 09:49:07来源:新华网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新华网沈阳7月25日电(赵健彤)从创意十足的美食大赛到香气四溢的特色美食展,从精彩纷呈的经贸推介到深入实地的一线考察……连日来,沈阳市以“酸香”为媒,围绕“酸菜”做文章。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为沈阳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平台、畅渠道,加速产业聚势跃迁,助推沈阳酸菜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酸菜吃出新花样

  将萃取好的咖啡液加上牛奶和冰块,再滴入几滴酸菜发酵原汁,一杯酸菜咖啡就做好了。在日前举行的沈阳酸菜特色美食展上,游客排起“长龙”,品尝酸香与焦香混合的独特味道。

沈阳为酸菜产业发展搭平台、畅渠道 让“酸香”飘向世界

酸菜咖啡。新华网刘舒摄

  近年来,借助文旅“东风”,沈阳酸菜火热出圈,酸菜饺子、酸菜炖血肠、酸菜铁锅炖等以酸菜为原料的美食常年占据游客“必吃榜单”。

  但在传统做法之外,沈阳酸菜早已开始“跨界”之旅。酸菜咖啡、酸菜冰沙、酸菜披萨、即食酸菜汁等创意吃法备受年轻人喜爱,平凡的“小酸菜”吃出了精致的仪式感。

  为丰富酸菜烹饪方式,2025世界(沈阳)酸菜美食创意大赛于7月12日至15日在沈阳举行。酸菜和牛可颂、酸菜芝士蛋挞、黑松露酸菜酿辽参、酸菜松鼠鱼等创意菜品一一亮相。沈阳酸菜实现花样“变身”,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食材碰撞交融,带来不一样的“酸爽”体验。

  “这次比赛使用沈阳酸菜为统一规定食材,以‘滋味、呈现、创意’为评比标准。”辽宁省饭店餐饮协会会长祁迹说,希望比赛能够突破人们对酸菜做法的传统印象,为酸菜美食发展提供新思路。

  酸菜产业升级跃迁

  与酸菜的创意吃法一同让游客感到惊喜的,是在沈阳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酸菜”。“之前觉得酸菜是冬天专属,这次夏天来沈阳,也吃到了美味的酸菜,马上打卡拍照了。”正在品尝酸菜海鲜锅的北京游客王琳冲着手机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酸菜与冬天“解绑”,得益于食品加工技术的提高和酸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过去只能在冬季手工腌制的酸菜,如今已成为可以随时享用的“四季菜”。

  日前举行的沈阳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走进沈阳新民市,调研团在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看到,这里已建成142座标准化腌制池,并配有6800平方米的10万级GMP智能化加工车间,自动化分拣线上,白菜原料整齐“列队”,自动称重、分装设备每小时能处理数万斤酸菜,6条生产线日产酸菜能力达到10万斤。

  该公司总经理刘策介绍,企业已带动周边众多农户发展标准化白菜种植,形成“种植基地—加工园区—销售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沈阳为酸菜产业发展搭平台、畅渠道 让“酸香”飘向世界

​调研团参观10万级GMP智能化加工车间。新华网发

  作为东北酸菜的核心产区,沈阳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速酸菜产业集群建设,建立起覆盖研发、种植、腌制、加工、储运、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将餐桌美味打造成产业名片。

  2024年,沈阳市酸菜产量达37万吨,产值近40亿元。

  沈阳酸菜香飘四海走向世界

  “原料好、味道好,生产过程干净透明……沈阳酸菜,乡愁最爱!”在日前举行的沈阳酸菜产业经贸推介活动上,沈阳酸菜又一次集中亮相。

  近年来,沈阳在推动酸菜产业持续升级的同时,通过品牌打造、经贸推介等多种形式加强酸菜品牌建设和推广,讲好沈阳酸菜故事。

  经贸推介活动现场,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新华·沈阳酸菜品牌影响力指数”,科学评估沈阳酸菜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与文化价值,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战略指引。

  同时,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现场授予沈阳市“全国酸菜示范基地”称号并授牌,进一步提升沈阳酸菜的品牌影响力;沈阳农业大学与沈阳市酸菜产业协会共同发布《沈阳健康东北酸菜白皮书》,助力酸菜文化传承和创新。

沈阳为酸菜产业发展搭平台、畅渠道 让“酸香”飘向世界

沈阳酸菜产业经贸推介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更多人了解沈阳酸菜的历史底蕴与产业潜力,促进全球发酵蔬菜行业在技术、市场、文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沈阳酸菜香飘世界,让中餐文化在全球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武力说。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展示了沈阳酸菜产业的实力与潜力,也促进了产业间的合作与融合。未来,沈阳将着力打造“百亿级酸菜产业集群”,推动“全国酸菜之乡”建设,让沈阳酸菜香飘四海,走向世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