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下的钢铁防线——营口2025防汛抢险救援演练全景纪实
2025-08-11 16:38:5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琪责编:蒋硕

  辽东山海之间,雨云低垂。乌云压境的一瞬,风掠过碧流河堤岸,卷起细碎的浪花。没有人高声呼喊,但一场关乎591条生命、关乎城市命脉的暗战,已悄然打响。近日,营口市这场防汛抢险救援演练,既是实战推演,也是写给未来的安全长诗。

视频制作:于艺萱 刘祉妤

  预警:比洪水更早到达的声音

  暴雨尚未落地,营口市气象台已捕捉到50dBz的雷达回波。橙色预警信号像一只迅疾的鹰,掠过群山与河谷,穿越基站、广播、手机与铜锣,抵达最偏远的村落。市防指启动三级应急响应,703处防汛重点部位同时收到“激活”指令。此刻,时间与雨情赛跑,信息比洪流更早一步抵达人心。 这是现代城市对古老灾患的一次温柔拦截——让“知道”早于“看见”,让“准备”先于“灾难”。

  巡堤·抢险·筑线:与时间角力的三重奏

  碧流河在高水位中喘息,仿佛一条被拉满的弓。巡堤人三人一组,探杆敲击堤身,回声短促而警觉;无人机掠过河面,镜头将细微裂缝放大成高清警示。当红色险情旗在万福大桥段扬起,演练骤然提速——前线指挥部内,水利专家手指地图上0.5厘米宽的蓝线,说出“超标洪水”四个字。预置在营口防汛南库的抢险车队即刻点火:钢管、无纺布、砂石、照明灯塔排成一条钢铁长龙,沿着山道蜿蜒而下。

  抵达险情点后,现场迅速被切割成若干“战位”:水利工程师以测斜仪锁定脱坡范围,指挥机械开挖“减载槽”;民兵与消防员肩扛沙袋,在软基上搭出“品”字形反压平台;应急照明灯次第亮起,将黑夜切成白昼,让每一粒回填的砂石都能被清晰看见。

  两小时二十分钟后,脱坡段被重新缝合:无纺布像医用纱布般裹住“伤口”,沙袋与块石层层压实,形成一道新的迎水坡。

  然而,这只是序章。专家组紧接着在公路与高速匝道之间划出一道折线——二道防线。大型挖掘机咆哮着推倒隔离带,填筑高1.2米的子堤;民兵们喊着号子垒起沙袋,缝隙间插入钢板桩防渗;公安拉起警戒线,将洪水与人群隔开。

  这一刻,碧流河堤岸不再只是土与石的堆砌,而是“测、算、搬、垒、守”五重节奏叠加出的生命乐章。钢铁在这里不是形容词,而是一种可被丈量、被触摸、被层层传递的意志。

  转移:591张面孔的沉默迁徙

  卧龙泉镇义和村,26户591人。数字冰冷,面孔滚烫。

  演练现场,只有雨靴踏过泥水的噗嗤声、老人拐杖轻叩地面的笃笃声、婴儿被裹在雨衣里均匀呼吸的起伏。四级包保责任人像一枚枚齿轮,咬合并推动“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的精密链条。无人机腾空,为失联者点亮天空之眼;民警转身,为执拗的留守者关上最后一道家门。

  扫码登记处,屏幕上跳出一个个绿色“已到达”。科技在此刻不再是冷冰代码,而是“让母亲确认孩子已安全”的温热掌心。安置点灯火亮起,泡面热气蒸腾,医务人员在白炽灯下为老人量血压——灾难叙事里,终于出现了“人”的注脚。

  “三断”:孤岛的复活仪式

  山体滑坡、路基塌方、铁塔倾覆,义和村瞬间成为“断网、断电、断路”的孤岛。    第一束重新亮起的光,来自发电车的轰鸣;第一声重新响起的问候,来自卫星电话的电流;第一条重新打通的路,是交通抢险队踩着泥泞开辟的临时便道。    无人机吊装的不只是设备,更是“与世界重新连接”的象征。人们忽然意识到:所谓现代文明,不过是在极端环境下,仍能让一盏灯、一句话、一条路继续存活。

  尾声:雨停之后,钢铁防线仍在生长

  演练结束,碧流河水位缓缓回落。指挥部的灯光熄灭,但堤坝上新夯实的土体仍散发着潮气。

  有人清点沙袋,有人整理药箱,有人悄悄把婴儿遗落的奶嘴放进失物招领箱。这些琐碎动作,像暗夜里的星,提醒着人们:钢铁防线,不止于堤;钢铁防线,也是怀抱婴儿的臂弯,是老人被搀扶着穿过泥泞的掌心,是巡堤人脚底的厚茧,是通信工程师眼镜片上未干的雨痕。

  “雨幕2025”,因为雨终会过去,而幕布之后,城市已学会用更从容的姿态迎向未来。    当真正的暴雨来临,人们会记得:那夜没有星光,但他们自己,就是光。(文 张继驰 阎晓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