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家族”守护3000亩盘锦稻田
2025-08-28 10:50:11来源:辽望编辑:蒋硕责编:蒋硕

  近日,在盘锦市大洼区幸福道国家级生态农场,3000亩稻田如一片翠绿的海洋,每年春夏,总有一群洁白的身影在此盘旋——那就是白鹭。它们不时将喙伸入水中,啄食稻田里的害虫,这样的场景已经逐渐成为农场里的日常。

“白鹭家族”守护3000亩盘锦稻田

  幸福道国家级生态农场负责人文锋说,农场自2013年种植水稻以来,就走绿色种植的道路,一步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我们种了两三年之后,就开始有白鹭过来了,刚开始有十几只,现在能有上百只了!”

  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对栖息地的环境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被誉为“空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如今,白鹭每年秋收后的11月左右会南迁越冬,等到来年5月,稻田开始旋地准备耕种,它们又会准时归来,有些甚至还带着羽翼未丰的小白鹭,让这片稻田的“白鹭家族”渐渐壮大。

“白鹭家族”守护3000亩盘锦稻田

  起初,文锋也有些担心:这么多白鹭在稻田里活动,会不会啄食稻谷,影响收成?可日子久了他发现,这些白鹭聪明得很,只专注于捕食害虫,对饱满的稻穗碰都不碰。反而因它们的“帮忙”,农场每年能减少近三成的虫害损失,而水稻生长中滋生的微生物、水生昆虫,又成了白鹭充足的食物来源,白鹭与水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共生关系。

  与此同时,农场采用精准施肥策略,为土地量身定制营养方案,与传统的粗放式施肥不同,农场使用无人机对土地氮肥情况进行扫描,扫描后进行数据交互,施肥无人机就会根据数据对不同区域精准施肥,“我们每亩氮肥用量不超过8公斤,是传统种植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既避免了化肥过量污染水体,又提高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效率。”文锋解释道,这样一来,土壤也始终保持着自然的肥力,再加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坚持人工拔除杂草,即便人力成本增加了,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吸引白鹭驻留的重要原因。

“白鹭家族”守护3000亩盘锦稻田

  绿色种植,大米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价值也更丰富,深受市场青睐。虽然生态稻田亩产只有普通稻田的70%,但价值却是普通稻田的5倍以上,实现了“生态好、效益高”。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农场的“新住户”也越来越多。“今年丹顶鹤也来到我们农场觅食了,刚看到的时候真是又惊又喜!”文锋说道。除了丹顶鹤,稻田中还出现了青蛙、鲎虫等多种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稻田生物链,让这片稻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记者 费嘉维 摄影 文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