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烟草: 淬炼过硬队伍 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08-28 15:14: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薇责编:蒋硕

  人才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辽宁铁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鼓励创新实践,着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铁岭烟草: 淬炼过硬队伍 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铁岭烟草1

参加辽宁省数字化转型卷烟营销创新实践大赛 供图 铁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精准“选”:树立导向 畅通渠道

  铁岭市局(公司)锚定“有为者有位”的核心导向,以“岗位需才、人才适岗”为标尺,深耕精准选贤用能之道,推动人才配置与队伍建设同频共振。

  以“互补交流”破壁垒。铁岭市局(公司)聚焦各部门核心业务难点问题,梳理需求清单、划定适配标准,推动跨部门“互补型”岗位交流,打破业务条线分割壁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以“新鲜血液”强队伍。近五年来,铁岭市局(公司)精准吸纳60余名优秀人才充实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既优化队伍年龄梯次与学历结构,又为整体素质提升储备有生力量,做到引才精准、蓄能长远。

  通过促进选拔公正性、促进人才激励性、促进管理科学性的“三促机制”树导向,推动2人次跨部门“互补交流”打破条线限制,选拔3名“业务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员工提拔任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针对“领导干部、年轻干部、业务骨干、技术人才”四大群体实施“四航行动”专项培训,共开展8次素质提升培训、覆盖859人次,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

铁岭烟草: 淬炼过硬队伍 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铁岭烟草2

参加全省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烟草物流技能竞赛赛后合影 供图 铁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系统“培”:多元赋能 提升本领

  铁岭市局(公司)积极运用“跟班作业、以干促学”模式,选派骨干员工赴上级单位进行跟班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实施“青苗计划”,全面开放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等学习渠道,依托岗位认知座谈会、业务技能比拼等平台,为青年员工搭建绽放才华的舞台。

  铁岭市局(公司)物流中心王雪松作为“扎进技术深水区练真功”的代表,牵头主导《提高异型烟包装机工作效率》QC项目,获全国QC小组专业级成果奖,将异型烟包装机效率提至4810条/小时,提升40.8%;参研主持3个物流项目,试运行问题整改率100%,作业现场周评价用时从212分钟/次减至47分钟/次。

  同时,铁岭市局(公司)充分运用“传帮带”方式,将单向输出的师徒结对升级为“创新合伙人”,各部门师徒共同认领38项创新课题,围绕业务流程优化、执法监管、技术研究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并肩攻坚。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生式成长,让师傅的工作经验与年轻员工的新视角碰撞融合,不仅传承了宝贵工作经验,更激发了团队创新活力,为铁岭烟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铁岭烟草: 淬炼过硬队伍 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铁岭烟草3

辽宁省数字化转型卷烟营销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成员 供图 铁岭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科学“用”:搭建平台 释放潜能

  铁岭市局(公司)拒绝“纸上谈兵”,打出一套“实战导向”的组合拳,让人才在业务一线的“练兵场”上淬真金、提本领。在人才培养中,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完善;鼓励员工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动力。

  营销中心佳在“数字化战场”里找突破,牵头申报营销课题,探索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销量预测,可应用于卷烟市场评价、货源投放、品牌培育等节点,构建标准化数据挖掘流程支撑决策,参赛作品《集成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卷烟销量预测综合数据分析》获得辽宁省数字化转型卷烟营销创新实践大赛二等奖。

  烟叶生产科王瑶在“一线需求里出成果”,她以数字化赋能精准成本管控,推动采购成本降低;参与《移动式挂烟机的研制》QC成果发布,获2025年辽宁省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全省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三等奖,设备已在西丰县、昌图县烤房群应用,为烟农省时省力,实现减工降本。

  不断夯实队伍建设是新时代下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铁岭市局(公司)将继续坚持以人才为先,为青年员工创造“实现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广阔平台,优化发展机制,激发员工潜能,提升整体素质,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铁岭市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说道。(文 刘斯泓 栾超凡 刘柏含 王雨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