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聚焦冬季疾病预防与健康养生 专家组团解析传染病防控
2025-11-06 17:05: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琪责编:赵滢溪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冬季疾病预防与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 专家组团解析传染病防控_fororder_杨薇卫健委发布会

“冬季疾病预防与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现场 供图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

  11月5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冬季疾病预防与健康养生”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沈阳市中医院的5位专家结合沈阳冬季气候特点,围绕疾病防控、心脑保护、中医养生为市民送上“平安过冬”健康指南。

  冬季传染病防控:做好日常防护,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制部副部长、主任医师齐英表示,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已进入新一轮的活跃期。

  流感传染性强,潜伏期1-4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具有传染性。

  水痘传染性强,传染期通常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时可发展为重症。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需要日常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每天室内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打喷嚏时掩口鼻,减少与发热咳嗽者近距离接触;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如发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则应尽快去医院就诊。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诺如病毒是最常见的导致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儿童以呕吐普遍,成人以腹泻居多。

  冬季养生保健:万物蛰藏,起居情志皆循“奉藏”之道​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涵表示,中医学认为从立冬开始的冬天三月,正是收藏阳气、保养精神的好时机。

  起居方面,应早睡晚起,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居于温暖的处所。老人尤其不要冒触寒风,以免发生呼吸和心脑血管疾病。运动以午时日中阳气隆盛时为好,不宜过量运动以免阳气发泄太过。

  膳食方面,适宜既补阴精津液又不伤阳气的食物,五谷之中,豆浆、豆汁都是不错的补充蛋白质的食品。血虚手足不温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温养。

  运动方面,应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失温。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患者有专科运动指南,在日常身体活动水平之上增加活动量时应咨询医生寻求专业建议。冬季心脑血管负担较重,如果运动中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防病方面,建议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特别是注意胸、背、腹、足部保暖,以防外感。外出时戴口罩,既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又避免寒邪伤及阳气,诱发心血管疾病。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血压、避风险、识信号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沈阳市脑病研究所副所长李新表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临床数据显示,冬季脑出血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出30%-50%,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比超7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系每年冬季接诊的脑血管急症患者中,脑出血患者占比达40%以上,且多数患者因忽视冬季防控细节导致病情突发。

  作为国家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及沈阳市东部地区医疗中心,市一院构建了“预防-急救-康复”全链条防控体系,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提升防控实效。针对冬季发病特点,医院联合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组建专项团队,从病因干预、生活指导到应急处置形成闭环管理,极大地提升了脑出血治疗效率。

  首先是严控基础疾病,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血压,将数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切忌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指标,通过饮食调控与药物干预保持代谢稳定。

  其次要规避冬季特有风险因素,保暖方面需重点防护头部、颈部等关键部位。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原则,减少腌制食品、肥肉摄入。运动需选择上午10点后等气温回升时段,以散步、太极拳等温和方式为主,每次30分钟为宜,避免晨练过早或剧烈运动。

  此外,还要警惕早期信号并掌握急救常识。脑出血发作前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含糊、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停止活动、平卧休息,拨打120时清晰说明症状和地址。家属切勿随意搬动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等待急救时记录发病时间和症状变化,为治疗提供参考。

  呼吸道疾病防治:对症治疗,把握黄金时间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郭洋表示,冬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近期的临床数据显示,甲型H3N2毒株占比较高。

  作为一种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咳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其临床表现为出现高热(39℃-40℃)、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且对老年人威胁更大,重症率更高,更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尤其针对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和肥胖者(BMI≥30)。

  预防流感,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合理饮食增强免疫、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人群聚集。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3天、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血氧饱和度<93%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冬季中医养生:“防燥防寒”+饮食作息,筑牢健康防线

  沈阳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梁晨认为,冬季养生应注意防燥、防寒。

  冬季是万物闭藏,阳气内收的季节,不要耗散人体的阳气,养生的核心在于“藏”。

  寒冷及干燥易伤肺,产生鼻干、咽喉痛,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少食生冷寒冷、油腻辛味食物,多吃些酸味食物,少吃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热性水果。冬气属肾,多吃如鱼、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藕,栗子、黑米、黑豆等食物。营养也要平衡,既要吃高蛋白食物,也要补充五谷杂粮。

  梁晨建议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文 杨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