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 沈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营商环境的“磁吸力”“感召力”不断增强
2025-11-25 17:08: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黄非责编:蒋硕

  11月25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沈阳市营商局副局长刘涛表示,过去五年,沈阳营商系统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核心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仗”,通过政企携手、各界联动、全市动员,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实现系统性提升,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相关举措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营商环境的“磁吸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为沈阳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张所文

  五年来,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更加有力

  沈阳市连续五年迭代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性改革方案,累计推出1400余项制度创新型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沈阳市营商局创新打造政企协同、社会参与、多方共治的“惠帮企@链上沈阳”智能化平台,有效破解企业在政策获取、诉求响应、要素对接等方面的堵点难点,同步开展“一联三帮”,先后组织万名领导干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做好服务。

  五年来,市场环境更加高效有序

  一是企业准入更加便捷。沈阳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推动“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等一件事场景广泛应用;深化市场监管领域“证照联办”,推行经营主体登记和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集成办理、证照联办”,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联合审批、一口发证”,20个业态实行综合许可,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二是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履约保证金,为企业释放资金12.6亿元。首创投标保证金“信用保函”制度,累计释放流动资金9.9亿元。

  三是创业就业更加活跃。全面铺开“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建设,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超50%,浑南科技城功能区集聚孵化载体71个;持续开展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博士沈阳行”等活动,建立18个“舒心就业”示范社区,打造“15分钟就业圈”。

  五年来,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一是纠纷解决更加便捷。沈阳市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实现立案及诉讼服务人工智能协同,当事人在非工作时间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向法院递交诉讼材料申请立案;组建沈阳国际仲裁院(沈阳国际调解中心)、中德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专业院庭,在深圳设立沈阳仲裁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仲裁服务中心,为辽沈籍企业在“出海”前沿提供便捷高效的涉外仲裁服务。

  二是监管执法更加规范。制订《沈阳市行政检查实施办法》,开展“清风执法”专项行动,在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20余个领域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年度联合任务占比85.6%;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发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全市受益金额累计达6.1亿元。

  三是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更加强化。在东北率先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上线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服务平台,成立沈阳市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中心,运用“区块链+”技术支撑诉讼存证固证,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时长缩短至94天,处于全国审理同类案件前沿水平。

  五年来,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

  一是数字政务能力更加全面。2021年以来,沈阳市在全国范围率先开展“只提交一次材料”数字化改革,时至今日,90%以上申请材料和信息实现只交一次或免提交,全市依申请事项平均申报时间缩短70%,材料免交成功率达到62%;“开办餐饮店”“公民信息连锁变更”等128个惠企便民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上线运行;“导游证核发”等255项服务实现“都市圈通办”,“教育缴费”等304项服务登录“辽事通”APP实现“掌上办”。

  二是经营场所获取更加便捷。沈阳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理环节,创新应用“产业类项目招引一类事”“智慧踏勘”,将沈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从120个工作日压缩至34个工作日。创新应用“7+N”模式开展“标准地”区域评估,推行“标准地供应+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全程网办新模式。

  三是税费缴纳更加便利。建设上线全国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集成推出“智能开业”“自动算税”“问办协同”等业务办理场景,95%的高频办税缴费业务可在3分钟内办结,70%的纳税人仅一键确认或补正少量信息即可完成纳税申报,99%的税费、纳税申报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五年来,人文环境更加创新包容

  一是国际贸易更加开放。沈阳市叠加放大自贸区、综保区的政策优势,针对小微企业搭乘中欧班列出口货物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创新推出中欧班列综保区“前站式”集拼模式,将拼箱货物提前集结至综保区,在货物装箱前即完成海关查验,实现了从“二次掏箱”到“一次通关”,单箱周转时间压缩4小时,集装箱利用率提升15%,小微企业“零散货”也能享受“整箱价”,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

  二是信用体系更加完善。制订《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发布实施《沈阳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规范》等16项地方信用评价标准;积极推行“信用代证”制度,先后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52个领域,推广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三是科创产业更加活跃。以浑南科技城为重要载体,建设“最强大脑”聚集地,集中突破关键技术,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37项,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达到1925家,科技型企业总量已达30083家,均居东北首位。

  回首“十四五”,沈阳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展望“十五五”,沈阳市营商局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定位,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智慧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体系完备的法治环境,对接国际、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跳高队”,打造国家战略支撑的“增长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提供更强保障!(文 张翊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