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公布 辽宁6地上榜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2-20 17:13:51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报道(田甜):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日前公布,辽宁省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地区有鞍山海城市、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锦州北镇市、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街道。这些地区的代表性艺术项目有“海城高跷秧歌”“桓仁传统木画”“北镇市国画”“于寺镇诗词”“西安镇高跷秧歌”“建平县叶柏寿街道剪纸”。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据了解,辽宁省将充分发挥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6个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文旅融合,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的创新能力。

  海城高跷秧歌

  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清光绪年间(1673年)。明末清初,在海城牛庄秧歌会上,就出现过高跷秧歌和地秧歌同时表演。

  海城高跷秧歌是当地群众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也是海城乡土风情一大习俗,流传于海城市各乡镇及周边市县。海城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经过多年的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独具一格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桓仁传统木版年画

  桓仁地区有史料记载的版画历史并不算太久远,有据可查的是《桓仁县志》。其中记载:“桓仁清代光绪三年设县而治,设县之前已有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来此两万多人……当地出现一批民间作坊,一些多才多艺的农民兼有民间艺人的双重身份和求生本领,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刻印版画售卖。"几百年来,这些木版年画广泛地流传于桓仁地区,大人小孩都熟悉并喜欢。

  2007年,桓仁版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桓仁把版画列为重点文化产业保护项目,围绕版画产业办培训、建基地、树龙头,使这一植根于桓仁大地上的艺术形式在市场中彰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13年又投资三百余万元建了古韵文化街,把以版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中在一起,为所有桓仁版画创作者、从事文化产业群体提供免费创作展示空间,打造发展和推介平台。

  北镇国画

  北镇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先人在诗句、戏曲、书画等方面均有传世之作,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今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镇文化艺术活动空前活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国画创作上,名山医巫闾自古八方画师云集,一些绘画名流纷纷慕名来此作画。1987年,北镇市被辽宁省文化厅命为“辽宁省群众中国画活动基地”。目前,北镇国画作者达500人,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50余人。

  于寺镇诗词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全镇的文化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蓬勃发展,先后被阜蒙县评为“诗词创作基地”;被阜新市诗词学会评为“模范诗社”、“诗教先进单位”;被辽宁省评为“诗词创作基地”;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诗词之乡”;2008年、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诗词)之乡”。

  于寺镇高度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工作,把繁荣民间文化艺术提到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西安镇高跷秧歌

  西安镇上口子高跷秧歌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风格喜庆热烈,表演技术精湛,令人叹绝,深受民间喜爱,曾获中国第九届民间艺术节“山花奖”。

  近年来,西安镇深入发掘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在发展中力保传承,在传承中谋求发展,编写了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技艺和盘锦小亮沟苇编制作技艺书籍,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建平县叶柏寿街道剪纸

  建平剪纸是东北剪纸的一个主要流派。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沉淀,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建平以蒙族萨满文化为主体的、蒙汉文化相结合的造型粗犷、浪漫的剪纸艺术。

  建平的剪纸艺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为鼎盛时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参加省以上展出。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