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做好“三篇大文章”
2021-05-31 09:59:37来源:沈阳日报编辑:黄非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做好“三篇大文章”——沈阳市深入推进“三落实”专项行动系列报道之一

  5月的沈城渐入夏日阳光明媚,大项目建设战鼓正酣,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浪。近日,记者从沈阳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4个,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60个 ,同比分别增长20.1%和50.3%。全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沈阳市正在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着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三篇大文章”。

  聚焦产业招商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

  4月23日,沈阳市举办“城市机会场景清单”发布会,面向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发布8大城市愿景,释放投资机会1.1万亿元。现场举行全市15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吸引投资1295.3亿元。项目类别涵盖智能制造、新兴产业、文化科技创新、电商产业、智慧医疗、城市建设、消费升级等产业及其细分领域。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工作要求,紧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深度谋划,加大高质量项目引进力度,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4个,增长20.1%。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100亿元项目13个,20-50亿元项目24个,10-20亿元项目28个,1-10亿元项目593个。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60个,较去年同比增长50.3%。

  聚焦产业招商的同时,全市各地区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3月31日,沈阳市举行了2021年春季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另有和平、沈河、浑南等全市9个区县(市)设置分会场同步举行。沈河区当天开复工的重点项目集中在金廊沿线且重点围绕商贸、金融、文旅、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沈北新区引进依生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波尔莱特生物科技总部等众多超亿元大项目,完成了核工业装备制造研发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

  沈阳市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前4个月,全市当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转化率达39.2%,新签约和落地的超亿元大项目实现大幅增长。

  育强主导产业 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批批大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复工建设,为沈阳市经济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今年3月“沈阳市汉民科技半导体原件及集成电路原件产业基地项目”在铁西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5亿元,建设晶圆材料及集成电路元件产业基地,达产后将实现年产不同类型晶圆材料11.58万片。今年以来,铁西区已有百余大项目实现开复工,其中主导产业项目占比突出,包括华晨宝马第三工厂、瑞士GF汽车零部件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三一灯塔工厂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北方生物医药科技园等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项目。育强主导产业项目,提速高质量发展,铁西区正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沈阳市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努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升“老字号”智能化水平,全市聚焦装备制造业六大领域11条产业链建设,增强机床、北方重工等重点企业数字化发展能力,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行业级平台,努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上率先突破。促进“原字号”精深发展,针对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依托新材料应用示范平台等创新载体,强化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快米其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中科北方高性能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原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

  培育“新字号” 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聚焦主导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字号”,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3月17日,浑南区(沈阳高新区)举行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包括月星沈阳环球港、正威沈阳国际稀谷稀土永磁材料一期、启迪中韩科技产业园、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项目集中开复工。项目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文旅商贸等多种业态,建成后对浑南乃至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起到重要推动促进作用。

  记者了解到,浑南区围绕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民用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智能医疗、生物医药、眼健康等9条“新字号”产业链培育发展,成立了浑南区(沈阳高新区)产业链联盟,形成以产业链为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新字号”培育发展体系。

  沈阳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新字号”生态圈建设,推动全市新兴产业集中集聚、高新企业共生共赢,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拓荆科技、新松机器人等创新主体作用,搭建创新联合体,以创新链紧密衔接上下游企业。以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沈阳日报记者 王晓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