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国之重器”成为“三年过万亿”压舱石和助推器 ——中国品牌日大连“大器连成”系列报道之一
2022-05-05 18:01:09来源:中国发展网编辑:黄非责编:冯薇薇

  摘要:至今,大连智造仍挺立起“国之大者”强国之基的脊梁。大连“国之重器”也成为大连“三年过万亿”压舱石和助推器。

大连“国之重器”成为“三年过万亿” 压舱石和助推器 ——中国品牌日大连“大器连成”系列报道之一

大连“国之重器”成为“三年过万亿” 压舱石和助推器 ——中国品牌日大连“大器连成”系列报道之一

  向海而生,港口开埠;百年工业,门类齐全;年轻城市,奔跑姿态。大连市从1997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全市上下多年来始终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质量强市,加快“两先区”建设。去年11月初,大连市委提出“十个新突破”、“三年过万亿”目标,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百年工业文明血脉传承,大连装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成为“国之重器”的发源地。至今,大连智造仍挺立起“国之大者”强国之基的脊梁。大连“国之重器”也成为大连“三年过万亿”压舱石和助推器。

  难忘“大”字号:承一脉血流淌霞光耀东方

  熟悉大连的人都知道,曾几何时,“大钢”、“大化”、“大纺”、“大冷”“大机车”“大橡塑”、“大船”和“大重”等等,不胜枚举,让大连人极为“展样”,引以为傲。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利用大连雄厚的工业基础,成立了大连建新公司,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这些“大”号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大连支援全国建设,其工业文明基因在内地和“大三线”地区也有传承和延续。

  焕发“芯”动能:“大”字号韧性十足铿锵奔跑

  近年来,大连工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植入了“数”与“智”的芯片,大连智造,焕发“老字号”生机活力,大连石化强链补链,延伸“原字号”黄金产业链条,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抢跑,汇聚起蓄势腾飞的澎湃力量。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是国家七大重机企业之一,创造了230余项中国第一;冰山集团是中国工业制冷行业领军企业,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完备的冷热产业链;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是我国最重要的核电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加氢反应器多年国内排名第一……这些企业当中,既有百年老字号,也有后起之秀,既有国企、也有民企,还有合资企业。

  “大连制造历经了风雨洗礼,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造了众多新的全国第一。第一艘航母、第一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第一台千吨级加氢反应器和第一套20万吨大型挤压造粒机组……”该负责人介绍,大连市的高技术船舶、数控机床、先进制冷设备、高端轴承等行业处于我国排头兵地位;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引领“大连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大连正加快数字化赋能,通过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手段,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以来,华锐重工全球首批335吨智能、绿色、高效型鱼雷车顺利下线,瓦轴集团4兆瓦级风机单列圆锥主轴轴承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油船乘风破浪,驶出国门的“澜沧号”动车风驰电掣,追逐着大连装备制造业奔跑的身影。

  擘“化”新蓝图:“国”字号基地羽“化”成蝶舞翩跹

  大连也是中国化学工业摇篮,石化产业有近90年历史,产业基础雄厚。作为最有潜力做大做强的优势产业,随着近年来恒力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石化大项目的实施,大连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夯实。

  “十四五”时期,“石”在必行, 擘“化”蓝图,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大连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轻工纺织延伸,发展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点“石”成金,羽“化”成蝶。恒力石化打造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中触媒、华邦化学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长兴岛(西中岛)作为“国”字号石化基地,已形成“炼油—芳烃—PTA”“炼油—烯烃—高端聚烯烃”上下游生产和“仓储—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石化产业安全、绿色、高效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特别是长兴岛恒力年产160万吨树脂、年产260万吨聚酯等乙烯下游、丙烯下游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加速推进,大连市石化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双向突破。

  据大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做强做大工业品牌。从加强政策支持、搭建宣传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开展品牌培育建设工作,加快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连壮大实体经济实力离不开一大批大连自主“中国品牌”企业的辛勤耕耘。(文 施文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