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深交所000001)今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指出,一季度,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平安银行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生产”,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以科技手段抗击疫情的同时,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为有效满足广大客户多种金融服务需求、精准支持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全面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是平安银行新三年战略的起步之年,其始终以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继续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不动摇,推进零售、对公、资金同业“3+2+1”经营策略落地,各项业务实现稳健、高效发展。
该行2020年一季度经营业绩重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整体经营协调发展
2020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79.26亿元,同比增长16.8%;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269.26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85.48亿元,同比增长14.8%,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截至2020年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41,322.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吸收存款余额25,66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24,441.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
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2020年3月末,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1,369.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个人存款余额6,411.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零售客户数9,864.0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企业存款余额19,25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企业贷款余额10,759.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基建交通、医疗健康、绿色环保、民生服务等重点行业的客户授信余额占比达47.4%,较上年末增长0.5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020年3月末,该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余额369.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1亿元,逾期60天以上贷款占比1.51%,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313.5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56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1.28%,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471.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2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93%,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65%,与上年末持平;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92%,较上年末下降4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78%,较上年末下降4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满足客户多种金融服务需求
2020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积极推进各项战略举措落地实施,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生产”,不断优化全行业务结构,全面启动数字化经营及线上化运营,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业务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零售业务换挡升级。2020年一季度,该行持续贯彻零售业务“3+2+1”经营策略,全力发展“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3大业务模块,提升“风险控制、成本控制”2大核心能力,构建“1大生态”驱动融合;同时,根据全行“三张名片”新定位,推出“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四化新策略,推动零售业务转型的换挡升级。同时,以敏捷机制为基础,以AI Bank为内核,持续构建零售开放银行生态,实现对用户、员工、合作伙伴的连接、赋能与融合,推动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
据悉,该行零售四化新策略包括:数据化经营,即数据及AI驱动业务流程及管理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最终实现决策“三先”、经营“三提”、管理“三降”(三先即“先知、先觉、先行”;三提即“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三降即“降成本、降风险、降人力”)。线上化运营,为全面提升线上化运营能力,推动业务流程全线上化、经营管理全线上化,实现专业能力全线上化。综合化服务是构建全新的综合化服务模式,基于客户画像,通过全渠道为其提供适配的“金融+生活”综合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价值贡献。生态化发展是以“让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为愿景,对外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第三方场景流量相结合;对内通过深度融入集团“金融+生态”战略,打通产品服务,形成从端到端的服务闭环;最终实现生态驱动发展。
报告显示,2020年3月末,该行财富客户81.9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2%;私行达标客户 4.7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7%,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8,058.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个人贷款余额13,681.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个人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例由年初的30.3%提升至31.5%,业务结构及客群结构持续优化。信用卡流通卡量达6,048.1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0.3%;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9,621.9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AI Bank 建设成果高效支持了数据化运营、线上化运营能力的快速构建及完善,2020年一季度AI客户经理月均服务客户数较2019年月均水平提升109.2%,AUM产品月成交额较2019年月均水平提升95.0%;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3.4%。
对公业务做精做强。该行对公业务从客户需求出发,构建“AUM+LUM+经营平台”的对公业务经营思路,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实现AUM与LUM高效联动,建立统一获客平台和经营门户,夯实客户基础,成为团体综合金融业务的发动机。
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该行新上线政府金融类平台31个,累计达601个;投资银行债券累计承销规模1,044.55亿元,同比增长45.0%;平安银行牵头及联合牵头筹组的银团贷款规模149亿元,同比增长463.0%;代销的平安团体保险产品保费规模10.87亿元,同比增长438.0%;银行与集团内专业公司合作落地的新增投融资项目规模829.82亿元,同比增长95.7%。2020年3月末,口袋财务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37.93万户,一季度交易笔数达164.39万笔,同比增长92.8%;交易金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4%。通过深化综合金融业务合作带来的团体客户存款余额1,118.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2%,其中活期存款余额占比62.2%。小企业数字金融业务服务客户数38,737户,较上年末增长13.4%。
资金同业业务推动新增长。2020年一季度,该行资金同业条线积极应对疫情挑战,稳经营、保发展,一方面落地多项运营升级举措,依靠科技平台,通过远程和线上化模式,确保交易活跃,助力销售增长;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发挥国际化专家团队交易能力,抓住市场机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2020年一季度,该行实现交易净收入30.77亿元,同比增长209.5%;债券交易量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利率互换交易量1.16万亿元,同比增长97.6%;自营贵金属交易量8,342亿元,同比增长76.9%;代理贵金属交易量5,270亿元,同比增长41.4%;同业机构销售业务量2,124.46亿元,同比增长63.4%。2020年3月末,该行“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2,220户。
科技赋能抗击疫情 强化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
2020年一季度,面对疫情挑战,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科技优势以及近年来构建的领先科技平台,畅通线上化渠道,扩展智能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了“免接触、全线上”的金融服务。同时,持续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的能力,推动该行向“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转型。
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在面向业务的交付方面,该行科技条线累计响应需求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累计投产版本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2%。在平台建设方面,2020年3月末,银行私有云应用上云比例超过40%;超过110个项目使用了分布式PaaS平台开发框架;开放银行平台已开放产品40余个,API接口数量超450个;开发运维一体化项目(Starlink)和机器学习平台(AI Cloud)完成了基础版本发布并不断迭代、试点中。通过持续工具化、平台化转型,运维自动化水平达到了80%,测试自动化覆盖率达到56%。
同时,平安银行持续推进数据治理、数据中台、AI平台三大科技基础项目,以此为基础支撑包括智慧财务、智慧风控、智慧运营、智慧营销在内的银行中后台业务的全面线上化、智能化,以数字驱动代替经验驱动,全面提升全行经营决策管理能力。
疫情期间,“宅经济”迅速崛起,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平安银行AI Bank建设成果高效支持了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能力的快速构建及完善。在对外服务方面,推行线上化智能金融服务,确保客户服务不中断。通过口袋银行APP“在家办”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快速办理业务,并通过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在线问诊等创新方式大力开展无接触服务。2020年3月末,“在家办”专区日均PV(页面被浏览的次数)超200万次,日均UV(页面访客人数)近60万人,互联网获客恢复率达143.2%。同时,该行紧抓政务信息化机遇,利用科技赋能业务场景,服务政府客户的惠民服务需求,协助国家医保局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开展;为财政、司法等提供线上化支持,保障国库防疫资金秒级支付5.91万笔;协助法院管理人等移动办公,累计支持线上债权人会议近60场;助力企业抗疫物资无接触线上通关,7×24小时线上缴费金额超7.51亿元。
内部运营方面,该行运用各类移动APP、远程办公系统、远程作业系统,有力保障了该行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营。客户经理通过“口袋银行家”、“赢+”等移动APP进行客户服务和营销,超3万员工通过云桌面、移动办公APP(快乐平安)等系统进行远程办公,科技条线通过各类远程工具进行远程开发、工作协同、运维管理和监控,疫情高峰期间成功完成了420项版本发布。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2020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积极应对外部风险,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对公业务方面,持续优化对公业务结构,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客户,选择弱周期、成长性稳定、资产质量好的行业,持续退出高风险行业;零售业务方面,利用行业领先的科技实力和风控模型,提升客户资质及风险识别度,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配合私行财富客户的融资需求,加大较低风险的个人房屋按揭、持证抵押贷款及优质客户的信用贷款的投放,优化客群结构。
一季度,该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93.15亿元,其中信贷资产(贷款本金)88.43亿元;收回的贷款本金中,已核销贷款53.24亿元,未核销不良贷款35.19亿元;不良资产收回额中96.2%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等方式收回。
2020年3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0%、11.65%及14.27%,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09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及1.05个百分点。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平安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系列公益行动,紧急支援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持续提升精准扶贫能力,积极探索“抗疫+扶贫”新模式,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该行借助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坚持科技创新理念,从服务实体经济的全面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出发,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援困难客户、抗疫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持续发展。
多措并举助力抗疫。面对疫情,平安银行第一时间响应,首批捐赠3,000万元给湖北省慈善总会驰援抗击疫情;同时,向全国战斗在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客户、因疫情管控耽误还款的湖北客户提供多项关怀政策,如适当延期还款、减免利息费用、提供征信保护等。该行员工踊跃捐款金额合计超过1,000万元,并构建了一条涵盖资金募集、物资采购、物流运输、医院协调等全流程的“抗疫物资专属通道”;同时,创新捐赠模式,采购了100多万元定点扶贫地区的农产品直接赠送给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关怀前线医护人员的同时,也同步助力贫困地区加速复工复产。
此外,平安银行通过“AI客服”、“口袋APP”、“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等科技产品,提供“业务在家办、服务不打烊”的个人及企业金融服务,助力客户足不出户移动办理全线上化的各项投融资业务;通过降低疫情流行地区和防疫相关行业的融资成本,支持疫情区域企业渡过难关,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支持与防疫相关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针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还款还息的企业和个人,制定差异化应急金融服务方案,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与客户共克时艰;坚决履行核心交易商和做市商职责,全面保障金融市场流动性,保障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
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平安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力度,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立足区域发展特色,制定特色化区域政策和服务方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经济带建设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打造“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小企业数字金融”、“新一贷”等精品业务;同时,借助平安集团纾困基金和团金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实施差异化信贷定价政策和风险容忍度,借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等,切实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报告显示,2020年3月末,该行重点行业客户授信余额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32,472亿元;单户授信1,000万(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31%,该类小微企业一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2020年一季度,该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
持续推动精准扶贫,平安银行积极响应中央扶贫号召,扎实开展“村官工程”项目,通过“金融+产业”扶贫,建立“扶智培训、产业造血、一村一品、产销赋能”的扶贫闭环,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自2018年以来,平安银行“村官工程”已投放产业扶贫资金193.04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万人。其中,2020年一季度,该行“村官工程”项目新增投放产业扶贫资金67.5亿元,新增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万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销售收入261.92万元。
平安银行表示,将始终坚持零售转型方向不变、坚持“综合金融、科技赋能”两大核心优势不变、坚持均衡、协同发展思路不变,坚定方向、坚定前行;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一手“抓抗疫”,一手“促生产”,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与生产力,全面满足广大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与全国人民和衷共济,迎接全新的发展机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